印度:政府节俭之风日盛
来源:文汇报 更新时间:2013-02-26

 
印度:政府节俭之风日盛 ――本报驻外记者连线

谈起印度政府,国际舆论往往会将其与官僚主义、办事拖沓和腐败丑闻缠身联系起来,但实际上,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印度行政机构在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方面也有一些比较务实的举措,值得参考借鉴。

政府大楼不讲究

过去十年来,印度许多大城市的商业设施和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印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大楼和办事机构的更新维护却很慢。

2012年初,记者在新德里机场看到,彼时新建的T3航站楼现代豪华,海关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却很简陋,桌子破损,地板断裂,房顶满是电线。办公人员似乎习以为常,通关代理笑着说,这里只是纯粹的办事机构,能工作就行。

位于新德里市中心的沙斯特里大楼是印度多个部委所在地,但办公室家具电器陈旧简单。新德里夏天温度超过40摄氏度,办公室只配吊扇,没有空调。一间小办公室需容纳四五人同时办公。印度移民局下属的常住外国人登记中心德里办事处不仅办公空间狭小,等候区的布垫座椅因长期没有清洗更换已污渍斑斑。

政府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印度独立以来受“甘地主义”的经济平等思想以及国大党“平民主义”理念影响,提倡政府“简约”,同时,政府大量收入用于补贴社会福利和低收入阶层。另一方面,政府预算要经过议会批准。普通老百姓和一些议员都认为政府应当先解决民生问题,印度政府对议会和百姓的诉求不能置之不理。

公务活动排场不大

印度公务员待遇优厚,但政府公务活动并不奢侈。印度总统或总理出访没有专机,内阁部长出访也很少使用包机。印度政府内部对于公务接待、宴请和收受礼品的标准有较为严格的规定。由于预算有限,中央政府举办大型活动经常“捉襟见肘”。部委所主办的推介会或研讨会地点往往就设在政府大楼或研究机构内,没有特别装饰,也没有繁琐的仪式,会场仅提供非常普通的自助餐。印度政府高层领导人如出席民间团体、智库活动,也往往只是简短发言致辞后就匆匆离开,很少参与会后的茶叙或宴会。

再以公务车为例,印度政府对机关用车有诸多规定。只有内阁部长和副部长、文官中的秘书、辅秘和少数联秘(相当于中国的司局长)因工作需要可配备专车。联秘以下的各级官员原则上一律不配车,确因公务用车,经批准和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方可向有关行政部门临时要车,办完事须立即送还车辆。另外,印度政府各级官员,包括总统和总理在内都必须使用国产汽车,严格禁止使用进口车。虽然已独立多年,但印度国营车厂在1957年生产的祖父级“大使牌”小轿车仍然是当下印度各级政府官员偏爱的出行工具。此外,根据印度政府的《反腐败法》,严禁公车私用。2012年10月10日,查谟・克什米尔邦首席部长塔拉・昌德因涉嫌滥用公车和汽油润滑剂遭到该邦法院调查。

兴节俭之风以应时艰

近几年,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印度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政府财政赤字连连攀升。印度政府近来多次出台相关措施,大力提倡节省开支。2008年6月,印度财政部即下令,将中央政府日常开支削减10%,中央政府各部门今后不得在五星级饭店举行任何会议。2009年8月,在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的带头倡导下,上至总理、下至议员,纷纷自减薪水,出行乘飞机经济舱或火车,缩减随员,显出亲民姿态。2011年7月,印度财政部要求各部门要确保把出国旅行限定在必须和不可避免的官方活动上。除非有别的机构全额赞助,不允许到国外参加学习考察、研讨会、论坛和会议等活动。

2011-2012财年,印度经济增速只有6.5%,为9年来的最低点。新上任的财长奇丹巴拉姆在2012年10月底宣布了未来五年的财政紧缩计划,其中限制政府财政开支是重要一环。此间分析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印度政府削减开支,提倡节俭很有必要,同时也是执政党树立清廉形象、拉拢底层选民的重要手段。但是相关举措有政治作秀成分,具体落实尚有难度。从长期看,若政府真有决心厉行节俭,就应进一步加强立法,从法律上限制所有议员和官员的开支,并完善健全政府财政监督机制。

本报驻新德里记者 牛震

(本报新德里2月2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