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国务院机构改革可能是微调
来源:新闻晨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专家:国务院机构改革可能是微调

  重在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权责边界 大规模调整时机不成熟,但长远来说是趋势

  晨报特派记者 吴飞 北京报道

  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二中全会,一大议题就是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昨日,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接受晨报采访时表示,行政机构改革将成为本次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

  行政机构改革有两种传言

  “关于此次行政机构改革方案的传言,目前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微调,包括解决上次改革遗留下来的铁道部的问题,其他部门的一些权责进行微调。另外一种是大动,包括计生委、水利部等部门的取消或合并,最终形成不多于20个部门。”王文章说,“我个人观点是本次改革仍旧是微调。”他认为,大规模调整的时机并不成熟,但这样的调整,从长远来说,会是一种趋势。

  王文章说:“我觉得部多部少本质上没啥太大的关系。关键是权、责、利是否明确。若合并部门以后,权、责、利还是没有明确,行政效率还是没有上去,这个合并也没有什么意义。”

  改革是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所以说,行政机构改革,并不在于机构的多少,而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否到位。行政改革主要体现的,是我们是否从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向一个服务型政府转变。只有职能转变了,政府管的事不那么多了,体现出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才能说机构改革取得了成功。”王文章说,“还有就是职责要明确。现在同样一件事,分成好几个部门管,形成一种九龙治水的局面。你要办个事,需要去各个部门跑一圈。大部制的目的就是把同样的权力归并到一个部门,这需要慢慢推进。”

  有改革的决心才有推进

  “改革并不是说部门越大越好,而是要达到放权、分权以及权力转移的目的。因此新一轮改革,将会强调政府各个机构的职能、权力边界划分更为清晰,强调政府的效率更高,强调职能性体现得更强。”王文章说。

  行政机构改革势必涉及到一些权力的调整和重新分配,这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抵触与阻碍。对此,王文章认为,“最重要的是改革的决心。什么改革都不能急,但是必须做,不能等。有了改革的决心,才有改革的推进。”

  ●行政机构改革,并不在于机构的多少,而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否到位

  ●大部制的目的就是把同样的权力归并到一个部门,这需要慢慢推进

  ●新一轮改革,将会强调政府各个机构的职能、权力边界划分更为清晰,强调政府的效率更高,强调职能性体现得更强

  [相关新闻]


  历次改革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6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和任务不同,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1982年,通过精简各级领导

  班子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将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少为61个。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方案首次提出了 “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 9700多人。

  1993年,再次启动国务院

  机构改革。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同样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是在

  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成果之一是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2008年,开始探索大部门

  体制,合并或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大部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盘点本届政府五年十件大事

  据新华社报道 环境:复杂多变。任务:艰巨繁重。五年间,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本届政府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十件大事,勾勒出促进科学发展、推动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的时代图景。

  “危中求机”:助推经济总量五年翻番

  “强农惠农”:粮食“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上天入海”:以创新锻造发展新引擎

  “老有所养”:织就世界最大养老保障网

  “病有所医”:破解13亿人医保的世界级难题

  “住有所居”: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保障房建设

  “学有所教”:首次实现了财政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

  “救灾恤患”:有效应对灾害科学重建家园

  “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改革攻坚”:释放发展转型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