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和“+”
来源:重庆时报 更新时间:2013-03-11

 
  大同煤矿集团董事长张有喜代表对“办事”的认识很深刻。他说,给同忻煤矿办理手续,需要跑33个政府部门及下属的单位,先后要出147个文件,盖205个章。

  对于老百姓而言,机构数量的多少,以及名称、级别、职责分工的变化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此轮国务院机构调整变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目的清晰呈现。

  机构数量的减少,并非简单追求机构的合并和数量的减少,目的在于简政放权、明确责权,改变一些机构存在的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解决一些机构的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陷于部门利益等弊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国务院机构职能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措施,明确了职能转变的方向、原则和重点,着力减少审批,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让服务更便利。

  河北张家口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建仁代表的话简单,却意思明了:“具体改掉几个部门,对老百姓来说其实无所谓。办事简单、痛快,就是做到了服务型政府。”

  从六方面转变职能

  1.市场调配VS政府监管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减少投资项目审批、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逐步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等,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的积极性。

  2.社会力量VS行政力量

  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通过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等措施,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3.地方权力VS中央监督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通过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等措施,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

  4.交叉分散VS整合集中

  优化职能配置,提出三个方面的整合重点,包括整合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的职责,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等,分别由一个部门承担;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信息平台等。

  5.事务性工作VS宏观管理

  目前,国务院部门忙于事务性工作多,宏观管理职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包括强化发展规划制订、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制度机制设计、全局性事项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等职能;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国务院各部门加强自身改革,大力推进本系统改革。

  6.制度建设、依法行政

  加强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其中,通过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等措施,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通过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决策评估和纠错制度、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等措施,加强依法行政。

  减法: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是本轮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职能转变的一大亮点,在于政府的削权放权,从经济型转向服务性。

  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认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脉,就是划清政府与市场界限。市场、社会能办的政府一律不介入,需要政府办的,比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政府必须依法律法规办好;需要市场和社会办的,政府要提高专业化水平,做好监管。”

  为了从体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方案》提出了4个“减少”:减少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样的表述,彰显了减少行政权力对微观事务干预的决心。

  比如,如果需要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改由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

  比如,对于确实需要审批、核准的项目,要限时办结。

  比如,对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要予以取消。

  而在发挥地方积极性方面,中央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方案》中提到了两个“下放”: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

  今后,对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需要审批的项目,除特定情况和需要总量控制的外,在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减少审批后,一律由地方政府审批;对国家扶持地方的一些项目,国务院部门只确定投资方向、原则和标准,具体由地方政府安排。

  加法:削权放权,不代表政府不监管。相反的,在职能转变中,更加强调政府的监督作用,从全能型转向有限责任型。

  政府把更多精力转移到事后监管

  活力和秩序历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更应该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行政审批是一种事前监管手段,意味着政府责任前移,其效果如何取决于审批后对当事人及其活动的监管力度,监管不到位,再多审批也难以维护好秩序。

  实践表明,一打审批抵不上一项实实在在的监管。对政府来说,加强事后监管远比审批的要求高、责任大。减少行政审批后,政府应把更多精力转移到事后监管上来,及时发现、有效制止、有力惩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对投资活动,应加强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

  《方案》中也提到,在对地方权力下放以后,地方政府要增强大局意识,更好地肩负起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的责任,国务院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同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当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紧急情况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

  在加强宏观管理方面,由事务性工作向宏观管理职能倾斜,这也在无形中为政府部门“加码”。《方案》中提到的具体措施,也是实实在在的:强化发展规划制订;强化宏观调控措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维护法制统一;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

  乘法:把交叉分散的部门职责,予以整合集中,无异于增强活力,事半功倍。

  防职责交叉 整合医保等资源

  目前,国务院部门职责分工不尽合理,存在不少职责交叉、分散问题,有的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政府权威。为了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国务院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方案》专门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整合重点:

  一是按照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整合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的职责,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等,分别由一个部门承担。二是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解决这些机构过于分散、活力不强的问题。三是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信息平台,推动资源共享、提高放能。对其他职责交叉、分散问题,也要按照上述原则整合解决。

  职责交叉,不仅是资源上的交叉,也意味着有可能“问责无门”。比如,近些年,食品安全领域可谓乱象丛生、问题应接不暇,涉及监管部门10多家,“政出多门”却“问责无门”,广受诟病。

  本轮机构改革,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以前分散的、涉及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监管的几个部门整合,实行统一监管。“理顺、明确权责是改革的首要一步。”全国人大代表符凤春说:“监管部门多,却都有权无责,最后成了谁都管谁都不管,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集中到一个部门管,明确行政与执法主体。”

  减少行政审批是防腐之策

  从机构整合,到政府放权,整份《方案》传递出鲜明的信号,就是将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政府职能与角色的转变。

  减少行政审批,把政府从微观经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强化市场监管,是企业和老百姓共同的呼唤,也是防腐之策。这次提出的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为企业的设立和生产经营创造更加宽松、便捷的条件,激发创业,激活经济。

  人们注意到,这次提出的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为的就是让人民群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有利于更好发挥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方案出台,有亮点,有深意,但一些专家也提出,从今后的实施来看,相比机构上的整合调整,政府职能转变是改革的核心,也更加任重道远。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