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微”时代人人都是“两会代表”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13-03-12

我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当时的网络比较简单,最多看看新闻,发发信件,没有博客与微博,信息交流方式比较传统。比如,南方的“非典”,很多人都不清楚。直到两会开完才逐步了解真相。这样的两会开得当然非常顺利。

2006年3月又到北京开两会,在人民网动员之下我参加到“代表委员开博客”的队伍中。有了博客,两会就热闹多了。代表委员的观点、建议发在博客上,网友知道了代表委员究竟在干什么、想什么,也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代表委员。代表委员与网友的互动形成了良好氛围。我的一篇关于“三公”的博客在人民网排名第一,阅读者超过5.5万。

2010年2月底,作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我准备到北京开会。一天上午接到新浪微博的来电,说要给我开微博,半小时之后,通知说我的微博已经与手机捆绑,只要在手机上就可以发微博。这引起我的兴趣,于是写微博至今未停。几个微博的粉丝加起来,也有350万了。从2010年起,微博走进两会并与两会结下不解之缘后,中国的两会产生了质的变化,民众的参与度极大提高。

微博号称“第五大媒体”,前四位是报纸、广播、电视、PC互联网——台式机。微博使得人人都是记者。现在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上有关两会报道的内容,都可以在互联网(包括博客与微博)上看到,但是,现代个人媒体(包括博客与微博)上个性化的内容——民众的建议、代表委员一些另类观点,就不一定会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出现。因此在微博时代,除了现实中有一个全国两会之外,在微博上、博客上还有一个“民间的全国两会”。这是不可阻挡的。在传统媒体上了解两会,只能看(听),不能发表观感,是单向的。而在现代媒体上看两会,则可以不断地发表观点,讨论热点问题。

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选择两会内容的标准完全不一样。传统媒体上更多是正面分析,现代媒体上负面分析比较多,另类、个性的观点往往受到追捧。有的话确实说得很难听,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够在微博上与网民交流的官员或者代表委员,大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豁达的心胸,了解网民的悲悲喜喜。所以,我说“微博智官,微博制官”。能够打理好微博的代表委员,也一定是一个好的代表委员。

可以这么说,在微博时代,人人都是代表委员。全国人大、政协要充分认识微博时代的两会特点,找出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结合点,将现代元素纳入全国两会,并予以高度重视。比如鼓励代表委员开微博,建设与网民交流的平台,使两会开得更平顺。我的体会是,代表委员开微博,等于天天都在开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