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就电商征税情况调查探讨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更新时间:2013-03-18

 
  
  4月1日将在全国推行电子发票的消息,令中小型电商们的神经紧绷。尽管税务部门出面解释这则消息与电商纳税毫无关系,但两会期间由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的提案引发出的电商征税讨论无疑又被推向一个高潮。
  
  电商征税并非一个新话题,到底该不该征税也各有说辞。但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电商征税提案背后,以苏宁和淘宝为代表,一场围绕传统实体零售与电子商务零售的战斗正在打响。
  
  淘宝激烈反击
  
  两会期间,张近东对电商征税的提案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张近东在提案中表示,电子商务交易应依法纳税,税收部门应研究电子商务的征税方式。他的建议被外界解读为,向马云手中拥有700万卖家的淘宝发难。
  
  事实上,张近东抨击的也确实是针对汇聚众多中小卖家的淘宝。
  
  在张近东看来,淘宝有顶着B2C的模式却实为C2C模式之嫌。他表示:“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年交易量90%,是以C2C的电子商务的形式从事B2C的交易,大量交易游离于现有法律监管之外,电子商务行业存在着非注册经营、非税销售、假冒产品充斥等现象。”
  
  同时,他表示淘宝上万亿的成交额并没有创造价值,纳税也肯定不如苏宁。苏宁在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宣布,苏宁电器当年纳税42.5亿元。
  
  他说,“现在很多B2C是亏损的,C2C基本不赚钱,如果这一万亿有10%的纯利润,很多人员的工资还不如农民工一年的收入,这是社会进步么?相反,建立一个平台,交易不需要到工商注册,不需要缴税,不需要监管,互联网平台就被这样扭曲了。”
  
  张近东的提案得到了企业家盟友的认同。
  
  同是政协委员的联想CEO杨元庆在谈到电商征税时表示,所有经商活动都要缴税,这是天经地义的,对新模式的扶持并不是永久的。而国美高级副总裁李俊涛也表态,“如果国家对电商征税,企业要合法经营,税收标准要合理,既要支持国家建设,也要确保企业发展。”
  
  然而,代表中小卖家的淘宝却对张近东的言论进行了激烈反击。
  
  淘宝网在官方微博中把张近东的提案上升到了扼杀年轻人未来的高度。其宣称,“我们不反对电商征税,但我们反对在今天这个时期征税。对辛苦创业的个人小店主征税,对年轻人的就业征税,对年轻人的希望征税,对年轻人的未来征税。”
  
  而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在微博上声援张近东称,网上经营最大的好处是公开透明,通过平台,征税成本极低,成本低税率也可以低,不知征税惹恼了谁。
  
  征税惹恼了谁
  
  尽管孙为民戏谑征税不知惹恼了谁,但大家心知肚明的是,这些普遍拥有庞大线下实体渠道的大佬们针对的正是淘宝上的700万卖家。
  
  在阿里集团今年1万亿元的电子商务交易份额中,天猫的贡献率仅为20%,绝大多数交易额仍来自于淘宝店大量的个人卖家。而阿里集团对外表示,目前94%的淘宝卖家的年营业额在24万元人民币以下。
  
  因为不缴税、水货等等而导致的便宜一度是网上交易战胜实体店的法宝。而一旦失去这个法宝,淘宝将面对的是大量中小卖家的出走。
  
  淘宝高层为反击算了一笔账。一淘搜索、淘宝搜索产品负责人文德虚构了一个淘宝卖家缴税的故事。在他的故事里,一家年销售额达到100万元的小店,在减去进货、人力、硬件和营销等各种成本后,一年可以获得10万元的净利润。而在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和城建税等共计9.41万元后,净利润只剩下5900元。
  
  这显然是在暗示张近东的提案扼杀了淘宝上大量中小卖家的生路。
  
  一家在淘宝上经营羊绒围巾的店家表示,旺季的时候她每个月能做到四五万,淡季的时候一两千也是有的。她说,“现在想去天猫需要一定的规模和资质,除了每个月定期要交给天猫钱外,每成交一笔也要交给天猫一部分。小本买卖离开淘宝只能不干。”
  
  开店以来从来没有用过发票的说,“以前遇到两三次要发票的顾客,我们也只能开收据给他。本来就是上班闲了的时候跟家里人顺便卖卖,再收税肯定没法做了。”
  
  但中小卖家显然也有自己的办法。张近东的提案遭到跟帖6000条的清一色批评并不是没有原因。在淘宝700万卖家的背后,是更多可能被转嫁成本的消费者。
  
  上述卖家说:“收税的话,肯定要涨价。跟房价一样,羊毛出在羊身上,否则我都赚不回本钱。”
  
  而事实上,马云也早已意识到了电商纳税的必然性。在2011年召开的网商大会上,马云就曾说,网店要时刻做好征税准备,“网店什么时候开始征税,并不掌握在淘宝手里。淘宝能做的是与网商共同努力,把税收的期限和额度适当放宽。”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认为,网店征税,尤其是向淘宝网店征税,从规范行业的大方向上是有必要的,否则对于B2C企业以及线下卖家而言并不公平。但她也坦言具体怎么收税现在还很难说。
  
  “要依照电商的特点来进行征税,完全照搬实体店的税收模式可能不太好。”她建议可以根据网店的成交订单数、销售额、利润等经营指标,实施差异化税收政策,同时对于企业和个人开网店征税也需要区别对待。
  
  征税背后的销售战
  
  张近东对拥有700万中小卖家的淘宝的抨击背后,实则是淘宝已经成为张近东在实施苏宁云商战略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3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的占比已达到6.2%。
  
  然而,一直在家电方面占据绝对采购优势的苏宁,目前遇到的最具有威胁性的对手不是同样具有上千亿采购规模的国美,也不是业绩一直领先于其的京东商城,而是一直在服装百货类占据优势的阿里系电商。
  
  天猫官方的数据显示,2012年天猫电器城交易额为502亿元,有分析师推算去年大淘宝的3C家电交易额近2000亿元。
  
  而苏宁电器2012年度营业总收入为983亿。其中苏宁易购在2012年的业绩只做到了183亿。同时,苏宁线下实体店的业绩下滑,也导致其2012年净利润下滑44.37%。
  
  在业绩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张近东要求背负巨额税款的苏宁与无需在电商平台上缴税的中小卖家公平竞争。他说,“所有的政策和法律应该一视同仁,所有同行业、同类型的企业都应该在一个平等的、公平的环境下有序竞争。在电商平台上可以卖假货,苏宁能卖吗?电商平台上可以不缴税,苏宁能不缴吗?”
  
  作为一家规模近千亿的企业,张近东的这份提案遭到众多指责。然而,这无疑也侧面证实了淘宝上700万中小卖家对苏宁这个庞然大物的严重威胁。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的张近东,其提案分量不可小视。他曾说,“10年来,我提交的近40件提案中,80%的提案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和落实。”
  
  显然,如果电商征税落实,这无疑是一次张近东追赶阿里的机会。
  
  黄宏生分家创维
  
  机顶盒和液晶模组业务拆分上市
    
  回归创维数码的黄宏生,正热衷于业务拆分上市。
  
  3月11日与12日创维数码接连两天发布的公告显示,不仅仅是筹划谋求上市数年的机顶盒业务,液晶模组业务也成为创维数码新的拆分对象。
  
  显然,黄宏生已经不愿再等了,无论是机顶盒业务还是液晶模组业务,他都期望能够改变创维目前的业务格局,将彩电业务的整条产业链做大做强。
  
  上市平台一拆三
  
  连续两天发布的两个业务拆分上市公告,宣告了黄宏生急于将创维数码规模做大的心情。
  
  从2007年起就开始谋划分拆的机顶盒业务,如今终有实质性的进展。
  
  3月12日,创维数码和在深圳A股上市的华润锦华双双发布公告,披露创维数码拟将其拥有的部分资产及业务(其中可能包括创维数码的机顶盒业务)注入华润锦华,并透露双方已经达成初步意向。
  
  此前,有消息称,创维数码谋求与中小板公司浩宁达商讨有关机顶盒业务注入的重组事项,但因重组的互为条件不能达成一致,而被迫中止该事项。
  
  与机顶盒业务上市的一波三折相比,3月11日宣布的液晶模组业务拆分上市则显得有些突兀。
  
  创维数码3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宣称其全资子公司创维光显已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表格,正等待联交所批核。创维数码新闻发言人李从想则对记者表示,对于创维光显上市,他也是最近才得到消息。
  
  创维光显在创维集团中从事研发、生产、组装及销售液晶显示模组(包括电视模组及移动电话模组)及其他相关产品之业务。
  
  看起来,创维想为自己的液晶模组业务寻找更多的外部投资。创维数码在公告中表示,创维光显仍将为创维的附属子公司,但创维将改变全资的状态,拟保留多于50%的股权。
  
  李从想表示,如果机顶盒和液晶模组业务都能实现独立上市,创维数码就将从目前的一家上市公司拆分为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主营电视、机顶盒和液晶模组业务。
  
  重新回归的大股东黄宏生无疑是这两桩拆分案的幕后推动力量。半个月后,现任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张学斌将离职,黄宏生妻子林卫平就任新的董事局主席。这一人事更迭普遍被外界解读为黄宏生对创维掌控的进一步加强。
  
  有熟悉创维的业内人士透露,张学斌的离开很大程度上缘于与黄宏生在创维发展战略上产生的分歧。他表示,回归后的黄老板对创维有很多想法急于实现,这与张学斌一贯稳扎稳打的作风有冲突。
  
  事实上,张学斌早已着手为离去做准备。2012年12月3日、4日,张学斌连续两天减持创维数码232万股和200万股,共套现1774.4万港元。
  
  三分创维的压力
  
  显然,黄宏生很着急。他的着急或许缘于比较大的压力。
  
  同样出身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77级,老同学李东生创办的TCL集团在2012年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696.26亿元人民币。而曾经是班级带头人的黄宏生,在回归之后,面对年中收入同比上涨25.4%,但金额只有163.89亿港元的局面,黄宏生显然已经不能满意于一个按照自己节奏前进的创维。
  
  在主营彩电业务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黄宏生的目光投向了数额虽不大,但在集团业务占比较为靠前的两项业务——机顶盒与液晶模组。其中,液晶显示模组业务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仅占到1.1%。
  
  创维无疑希望扩大自己的融资渠道。李从想表示,机顶盒业务是创维第二大业务,借助上市公司融资可把这块业务做大。至于液晶模组业务,放在创维下面,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因而寻求单独上市。
  
  而对于提问为何要选择在不同板块上市时,李从想说:“哪个方式最好,我们就选哪个。”
  
  这无疑从侧面暗示,对于在海外市场增长较快的创维光显来说,寻求国际资本投资俨然比在A股融资容易。创维数码在宣布创维光显申请拆分上市的公告中宣布,创维光显股份将以在香港公开发售之方式提呈以供认购,并向专业机构及其他投资者提呈国际配售。
  
  创维在2012-2013财年中报显示,液晶模组当期在海外的营业额增长了89.2%。而创维在检讨液晶模组国内业绩下滑时,也称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拓展海外市场上。
  
  李从想表示,想获得更多的融资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拆分业务的另一原因是因为这几项业务的经营模式不同。
  
  李从想称,创维光显与机顶盒业务采取的都是B2B模式,与厂家打交道。而创维数码的主营业务彩电则是B2C模式。他说:“拆分有利于各个团队的专业化运营。”
  
  此外,创维也在试图打通彩电上下游产业链。奥维咨询总经理喻星亮对记者表示,创维参与出资10%的广州LGD8.5代线,大概在2015年便会投产,创维把液晶模组做大也有与更多面板配套的考虑。
  
  千亿梦的风险
  
  三分创维、获取融资、打通产业链……这些显然都与黄宏生对创维的千亿梦想分不开。
  
  黄宏生回归创维后,对年营业额不到300亿港元的创维提出了2015年实现500亿元、2020年冲击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
  
  黄宏生的理想很大,但现实却是创维占据80%以上份额的彩电业务竞争十分激烈。创维想在TCL、海信等对手中抢夺到新的市场份额并不容易。
  
  看起来,创维急需要将其他业务培养壮大,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但从创维数码公布的财报比较中可以看到,创维数码力图业务多元化的努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创维数码在2012年6月底发布2011-2012财年年报时表示,创维彩电业务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总营业额的88.1%。而在5个月后,这个数字不降反升,达到89.4%。
  
  在机顶盒与液晶模组业务占比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从市场融资显得有些困难。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则对记者表示,创维的液晶模组和机顶盒这两个业务实在太小,且门槛不高,分拆上市未必能取得理想的估值。
  
  他分析称,液晶模组仅占一台整体成本的10%-15%,不到两个亿的业务不仅价值不大,利润不大,对投资者的意义也不大。
  
  但喻星亮对创维拆分业务持乐观态度。他对记者表示,主要代理国外品牌的创维液晶模组业务目前规模想要做大很容易。
  
  不过,液晶模组领域也竞争激烈。自2009年以来,海信、TCL、康佳、长虹等国内彩电厂商也纷纷进入液晶模组领域,打造自己的液晶模组生产线。
  
  机顶盒方面,创维的机顶盒业务也遇到了最新的竞争对手。将于4月发售的小米盒子,不仅售价才299元,同时据称是国内唯一可以支持U盘播放蓝光高清视频的机顶盒。
  
  在这两项业务外,独立于上市公司之外的创维白电4年的发展似乎也并不顺利。创维电器总经理吴启楠曾透露,预计2012财年创维白色家电销售额将首次突破10亿元。而这个数额根本无法改变白电市场的稳定格局。
  
  不过,无论是机顶盒还是液晶模组,是否能如期拆分上市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黄宏生是否能够通过三分创维来实现他的千亿梦,也还是一个被不断讨论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