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评论(0) 核心提示: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传输和应用条件的优化,将极大地改善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国务院"十五"计划的报告中强调"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地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
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传输和应用条件的优化,将极大地改善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国务院"十五"计划的报告中强调"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地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
政府作为国家的职能部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政府部门的工作之中,无疑能大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将现代政府管理观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其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进行,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事务变得公开、高效、透明、廉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欧洲各国、 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先后通过各种会议将推进信息化注入到国家意志中去,并率先跨入了信息时代,带动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进入新的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信息化放在了首要位置,将信息化作为实现国民经济腾飞的契机。
1. 研究电子政务应用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信息化应用的建设也同样有长期的建设过程。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特点决定了其建设过程必须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
( 1 ) 政务应用开发的周期较长。政府部门通常都有较为复杂的工作流程,业务范围较广,因而政务信息化应用的开发周期较长。对于级别低或者业务较为独立的部门,其应用开发可能只需一两个月,但对于高级别的政府部门或体系庞大的部门如金融部门、税务部门,则其政务应用的开发时问都在数年之上。
( 2 ) 政务应用建设的投入资金大。信息化建设是以巨额投资为前提的,据资料显示,我国金税工程国家累计拨款已超过15亿元人民币, 但仍无法真正实现"税控"。有消息称,美国每年仅政府信息化的投入就为1200亿美元。这些情况表明,信息化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并且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
( 3 ) 政务应用系统的生命期有限。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的岗位设置、职能划分和办事流程都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在这不断变化的使用环境中,政务应用系统的生命期是有限的。当应用系统不再适用于新的政府业务时,就必须进行升级或被淘汰。改革步伐的加快使得这种升级或淘汰往往三五年就有一次。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一个政务应用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建立起来,而系统可使用的时间相对其较长的开发期来说是短暂的,如果应用系统不能在生命期创造出多于投入的效益,则可以说应用系统建设失败。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的前提下搞政务信息化,资金实力雄厚。我国是在尚未完成工业化情况下搞信息化,底子不厚,一旦系统建设失败,就会给国家带来损失。只有保持政务应用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避免业务系统过早被淘汰,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保证应用系统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运行成本。
2. 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起步。从90年代初的"三金"工程、90年代末的政府上网工程、2000年的"三网一库"建设任务,到2002年的"两网、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和四个基础信息库",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路程。
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落实这一决定,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的电予政务建没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训始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1 ) 应用系统技术落后,实际应用效果低
自1999年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政府部门都已建立了互联网站,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推出了各种网上办公业务,但大多数的政府网站都以内容简介、部门设置、政策法规等为主,一些地方政府仅仅是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了网上,公开的信息量少,缺乏有效的互动性,实用性不足。往政府网站的设计上,大部分网站缺乏人性化,内容陈旧,更新不够及时,公众很难找到具体业务部门的详细信息。这样的政府网站缺乏与用户的交流沟通,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问缺乏互动性、回应性。
( 2 ) 重复建没,标准不统一
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发电子政务应用时往往各自为政。许多系统在业务内容上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而且,这些电子政务系统大都是以某一厂家的操作系统与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因此各系统之间相互隔离独立,形成信息孤岛式的信息系统,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
( 3 ) 资源共享程度低,缺少协同处理能力
重复建设导致各级政府部门系统信息孤立,数据资源难以共享。同时,不同部门的系统之间也存在资源重复、共享程度低的现象。比如公安部门的应用系统有一套居民信息库,而社会劳动保障系统也有自己的一套居民信息库,两个信息库在内容上有重复,甚至还有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信息割裂的情况导致在处理一些跨部门的业务时,必须由人来完成信息在不同系统间的转移,系统缺少协同处理能力。而且诸多的人为操作还增加了数据误差产生的可能性,而且对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 4 ) 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电子政务应用处于网络化的环境之中,在享受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好处时,也正冒着信息被非授权人员获取和系统遭到侵入攻击的风险。通常政务应用的级别越高,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也越高,涉密的政务信息越多,对安全的要求也越高。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3次会议中都提到了信息安全问题,但信息安全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这在国外亦然,美国白宫的官方网站都曾屡次遭到黑客攻击。
3.政务应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应用建没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应用建没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把握。
3.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1 ) 注重结合业务实际,讲求灾效
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政府业务的实际需求,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要把重点放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个局的业务系统建设上,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防止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快政务信息公开的步伐。在内部业务网络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信息化应用建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信息化,不能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同时,信息化建没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建设初期往往不能立即产生效益,这就需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信息化建设要抱着持之以恒地打持久战的态度。
( 2 ) 从全局角度统一规划,加强建没管理
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加强统一领导,防止各自为政。逐步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快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较高层的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信息应用平台。这种统一的信息应用平台是建立在现代软件工程基础上的公共操作环境,将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资源共享重用和互操作,能进行任何操作系统平台上的数据交换和程序链接。
在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管理上,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建没项闷的审批制度。要从业务模式、技术水平、运行效益、资源价值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和审查,以保证项目投资不盲目,更不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
( 3 )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涉及社会各个领域,而且来自稳定可靠的信息收集渠道。为此,要建立一个政务信息化资源管理体系,将过去孤立、分散的政务部门信息资源库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分类整合,并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和民众。
为了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要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
( 4 ) 保障应用的安全运行
电予政务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会成本和风险、保障安全、促进发展,根据这样的原则,统一制定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根据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确定我国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电子政务认证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
( 5 ) 借鉴国家规范试点工程的经验
电子政务是一项覆盖各级政府机构的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今信息技术与政府政务相结合的产物,将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种产品和技术。该工程有两个特殊性 :一是安全性,政务信息化是政府行为,直接涉及各级政府的核心政务,要求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始终具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二是指导性,政务信息化将推动行业、企业信息化和个人家庭信息化。国家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正是实现此项系统工程的第一步。通过示范工程明确建设重点、抓出实效,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追风。借鉴示范工程建没的经验技术,可避免在政务应用建设上走弯路,加怏建设速度。在示范工程的指导下建设的政务应用将更符合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方向,也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更长的生命期。
3.2可持续发展措施
在以上几点原则的指导下,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当前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对一些实际的电子政务应用建设案例的分析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 1 ) 改造原有的专业应用系统,共享信息。
在建设新的政务信息化应用时,可考虑对原有的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减少时间和资金上的投入。在改造的同时,须对已有的较为完善的政务应用系统制定统一的规范,将原有系统中的信息应用资源以标准化、格式化的要求提供共享。
( 2 ) 要用统一的政府专网平台来促进互联互通。
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在一个统一的政府专网平台上进行。用统一的数据标准把分布的条块信息组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统一的政府专网平台能够加强各政府机构之间的联系、信息的沟通和融合,减少人为操作环节,增加机构间横向共用数据产生和交换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消除政府职能机构之间的壁垒。在统一的政府专网平台上统一的数据标准把分布的条块信息组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统一规划、协同建没。
( 3 ) 运用先进的信息工程方法和信息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所涉及到的对象(包括企业、法人、个人)、职能部门众多,这些个体本身的信息化建设会不断完善,所交换的业务数据和参与的交叉业务类型也会不断壮大和变化。系统必须能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升级完善。这要求政务应用系统的开发采用先进的信息工程方法和技术,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增强系统配置的灵活性,从而保证本系统可以在今后的建设历程中不断的加以功能扩充和灵活配置,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目前业界有以下领先的信息技术:
1 ) 构件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计算机软件发展,软件复用已经被证明是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软件质量与规范最为现实可行的途径。实现软件复用技术的方式有很多,但软件构件技术却是支持软件复用的核心技术,也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并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学科分支。专家预计,随着软件工业化的发展,未来也许是软件商开发构件,系统集成商根据需求采购、集成和组装构件。这说11月构件技术将成为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规范的主流技术。
2 ) 工作流技术。工作流是对一整套规则与过程的描述,以便管理在协同工作进程中的信息流通与业务活动。通过将工作活动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将工作流技术运用到政务系统应用中来,用工作流技术管理各种政府业务工作流程,可以在业务流程发生变动的时候,通过对流程的灵活配置和改变,实现系统对新的业务流程的支持。这大大增加了政务应用系统的柔性,延 长了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
3 ) 跨平台的分布异构体系。对政务信息的整合牵涉到人的各种政府部门之间、各种不同平台的信息系统之间、 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同通信设备之问的信息交互。这需要政务应用系统用跨平台的分布异构体系把各种不同的信息系统和设备整合,提供对跨系统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支持,实现提供对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的支持。
( 4 ) 业务功能的超前设计与可扩展
系统功能设上要有一定的超前预测性,必须充分考虑今后的系统扩展,以不断适应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例如,现行的某一业务流程必须采用需签字盖章的纸质文件进行申报和审批,但考虑到今后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允许采用电子签名,系统预留了将文件电子化并数字签名的接口,这样当业务流程变成通过网络审批电子文件,只需将新的功能模块与预留接口相连,即可完成系统的升级。因此,在业务功能上进行一定的合理的超前没计,可以很好地保证政务应 的可持续发展。
( 5 ) 提供有效的系统安全保障
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系统的安全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消除安全隐患是保障系统长期正常运行的前提。系统一定要建立在国产的、经过理论充分论证的同意的安全平台上,尽可能地保护存储数据不被破坏,并具有有效手段来抵御非法入侵。同时,还需提供完整的数据备份机制,以保护数据安全。现今的安全技术和反安技术都发展迅速,今天的安全技术可能到明天就不再安全了。因此在安全模块的设计上应降低与业务模块的耥合度,减少业务模块对安全模块的依赖。可以通过定义一系列安全接口将安全模块和业务模块分离,以便今后使用新的安全技术时能尽可能少地影响到系统的业务功能。
( 6 ) 顺应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规律
政务信息化应用的发展必须和实际业务相适应,政府业务的发展方向就是政务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方向。从电子政务的对象和职能看,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内部主要是各级政府之间、政府的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公务员之间的互动,承担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职能;外部主要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承担政府对外服务和监管职能。政务应用的初期建设通常是内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重点也应转到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上来。
参考文献
[l]张剑松.电于政务:北京全力推进中国公务员.2001-06
[2]Chinatelecom.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三次会议推动中国信息化腾飞.http://www.jygtelecom.com/news/chinatelecom20038791100.htm.2003.08
[3]国研网.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http://www.szzjl.com.cn/200208/article/02-10/547.htm.2002-08
[4]国研网. 电子政务亟待创新.http://www.szzjl.com.cn/200208/article/02-10/546.htm.2002-08
[5]中国网.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http://www.topoint.com.cn/new/readinfo.asp?infoid=9494.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