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3-04-10

南通市: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 启动党建信息化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将党的建设与社会管理两大创新工程叠加推进,创建了全国首家“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为全市村、社区搭建了1834个“网上公共服务中心”,全力提升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南通市委组织部因“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先进单位。新华社、中组部内刊、《新华日报》等多家报刊媒体和百余家国内外网站对南通市“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进行了宣传报道。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具体领导者、组织者和承担者,责任重大、责无旁贷。探索建立“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社会管理,对于进一步巩固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网络阵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有力保障。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农业发展不平衡、涉农信息不畅通、村务管理相对薄弱等问题,成为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制约因素。南通市以“三服务、两满意”为目标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将“三农”信息发布、村级民主管理、村民参政议事等功能统筹整合,为村级党组织提供网上招商引资的载体,给农村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使党建网络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群众了解熟悉网络营销提供示范借鉴,帮助其不断增强创业致富能力,自觉投身到南通“一中心三城市”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来。

(二)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手段。组织工作科学化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组织工作科学化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党组织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打好网络主动仗。南通市在全面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为每个村、社区建立“网上公共服务中心”,实现网络中心与实体中心的功能对接。通过这项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和满意度,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务实举措。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具体要求。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力量的发展,对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困难与发展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南通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重点典型培育城市,有必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为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可学、可干、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市委组织部牵头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能够发挥组织部门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的优势,调动各方资源统筹共建,强化理解力、执行力和保障力,保证平台建设真正提高效率、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二、做法与经过

南通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和社区互联网、广电网双网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市为单位建立“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网站,为县、镇、村三级建立网页站点,打通市、县、镇、村纵向之间和村与村、社区与社区、村与社区横向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建立起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科学设置功能。市委组织部构建了贯通“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网络框架,开设了四十多个基本栏目,体现了四大特色功能。一是“网上公共服务中心”。整合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远程便民服务,向基层干部群众“一网式”提供。二是“农村产业在线联盟”。设置招商引资、供求信息、乡村特产等栏目,集中信息资源,畅通购销渠道。三是“村务电子管理系统”。开辟民情日志、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栏目,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四是“致富信息高速公路”。建立涉农教育网络资源库,开辟走进百家名村、兴村三十六策、咨询答疑等栏目,方便农民共享致富信息。

(二)凝聚各方力量。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工程建设,与劳动、农业、科技等二十多个单位协商合作,建立“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市委组织部明确村级党组织书记为“网上发言人”、大学生村官为工程具体责任人。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从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中择优聘请志愿者为技术指导员,整合中小学校计算机老师作为日常技术巡视员,全面指导工程技术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加强市县联动。全市多次召开“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推进会,强调统一思想,明确工作要求和建设步骤,强力组织推进;下发《南通市“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市级平台、网络服务器由市委组织部统一设置管理,县、镇、村三级网页站点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建设的工作分工。经过半年时间,全市共建成1834个“网上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

(四)突出指导培训。市委组织部组织力量定期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情况,把握节奏,掌握质量,解决存在问题。全市共举办近三十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培训班,统一印发了《管理员操作说明》,对大学生村官开展了专题辅导,使各管理员明确相关操作步骤和要求。在资料搜集、材料审核、文字录入等过程中,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坚持巡回辅导,及时答疑解惑,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快、质量高。

三、成效与反响

南通市在建成“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后,将完善平台功能与开展网络党建活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宣传教育、强村富民、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一)打造“宣传教育平台”,全面增强教育培训实际效果。突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党建品牌特色,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有效扩大了党建网络受众群体,提高了宣传教育效果。

1.创设特色培训新载体。在“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开办“江海田园大讲坛”空中课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通过党建网络集中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邀请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走进演播室宣讲工作经验,摄制《基层党建工作法18讲》课件在网上展播,教育引导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深化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平台开设“特色专题”品牌栏目,展播《创先争优成果展》、《大学生村官艺术团汇演》、《百部红色经典电影》等专题课件,为党员干部提供丰富多样的选学课程菜单。

2.创建教学管理新模式。针对基层党组织集中教育,建立教育培训“双百点监测”体系。从“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随机抽取100个村和社区,通过网页公布的站点电话号码,通话查核活动情况。活动结束后,要求所有村级站点在2天内上传活动现场全景照片、情况报告和学员心得文章,再随机抽取100个村、社区网页进行查核,结果向全市通报。针对党员自主学习,实施党员教育“一村一品”工程。通过平台为全市所有村、社区都建立了个性化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了站点学分考核管理系统1.0,进行学分制管理,做到学用活动因地制宜,一天一课,灵活机动。

3.开辟教育服务新途径。市委组织部与新华社江苏分社合作组建“三农”信息员队伍,建立“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和《农信通手机报》信息共享机制,编发“党课教育”、“农业科技”、“农村商贸”等短信课件,定期发送给党员群众,受到普遍欢迎。

(二)打造“强村富民平台”,全面提升党员群众创业能力。发挥党建网络覆盖面广、信息及时的优势,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网上对接和线下帮扶活动,努力促成网络信息和教育成果转化富民。市委组织部通过“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参加国家商务部“‘诚信兴商?一县一品’风采展”活动,申报的南通3个县(市)综合得票数在全国参评的60个县(市)中名列前三。

1.整合农村商贸信息。畅通基层信息上传路径,组织大学生村官直接在村级页面审核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提供最新动态数据;设立顶层信息集散中心,将所有网页的1.7万余条农产品信息分类整合,建立数据库集中管理,发布海量信息。2011年6月以来,市委组织部通过“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与国家商务部共同举办了夏、冬两季“全国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面向全国发布了9000余条本地农产品销售信息,推介了全市155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2.引导农业科学发展。将“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与全市120多个农业示范基地互动对接,开展了“万名党员创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本领。2011年11月,针对海安县3亿斤大白菜滞销的情况,市委组织部积极与国家商务部合作,通过“新农村商网”、“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为海安县菜农举办了专场营销会,与长三角地区大型超市对接,促销大白菜1000多吨,为农民解决了燃眉之急;发布农产品价格分析和预警提示,引导农民科学种菜。

3.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为保证“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市委组织部与市商务局合作,依托大学生村官组建了“商贸代理员”队伍,开展了“群众事务网上代理”活动,帮助参加对接会的农户寻找买家,牵线搭桥。“群众事务网上代理”工作建立了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代理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促进形成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2012年5月,市委组织部经国家商务部发函邀请,在中国商业联合会、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商务部重点支持的2012年中国农超对接发展论坛上交流发言。在会议期间举办的农产品展销活动中,南通市共展出1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远程教育实践基地生产的近30种特色农副产品,吸引全国各地大型超市、农产品经销商等前来咨询、洽谈,达成100余笔意向性采购协议。目前,全市共有468起订单对接成功,营业额达4000万元,涌现“网络鸡王”季小东等134个农民创业致富典型。

(三)打造“社会管理平台”,全面拓展网络信息服务功能。强化平台的社会管理作用,使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基层党组织远程工作、远程服务的综合平台,进一步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

1.多途径增强管理功能。将“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建设工程纳入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平台管理。市委组织部以“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为载体,与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共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与市商务局共同实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与市文化局、财政局共同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与市科协共同开展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培训,与市关工委共同开展青少年道德建设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作用。

2.全方位提供网上服务。在“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开发了“江海田园信息地图”和“千村名片”系统,把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司法、警务、科技、农业等百项网上便民服务都整合进来,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六个不出村”延伸为“百项不出户”。通过“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可以查询全市任何一个村、社区的基本情况,也可以点点鼠标就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提供的在线服务和援助。

3.宽领域公开党务信息。在所有的村级平台设置“书记信箱”、“村长信箱”,发布通知公告,公示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土地流转、资金收支等党务、村务、财务重要内容,畅通村民诉求和参与民主政治的渠道。目前,“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点击率达65万人次,发布各村动态信息6.6万条、镇村公示信息6.7万条,村官风采信息1.3万条、民情日志3万篇等。开展网上学习、网上选举、网上测评等基层组织活动436次,增强了网络党建的实效性。

四、探讨与评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必须紧贴群众需要,与构建深化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相结合,与构建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相结合,才能具有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一要把握时代脉搏。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要主动将党建信息化建设融入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进程,探索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平台功能的途径。通过加强与广电部门、通信公司等合作,逐步建立电视频道、iTV平台、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终端等延伸载体,开设党建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延伸栏目,着力将平台打造成为多领域、立体式的党建信息化网络,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二要扣紧党建主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以新媒体传播、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把平台建设成为弘扬新时期党员干部道德风范的实践载体,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精、气、神。要完善网络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把服务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引导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网络党建活动始终,推动建立“网络党支部”,扩大基层党组织在网上的覆盖面。

三要贴近基层实际。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通过平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探索以平台为载体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民意代言、事务代办、便民代理活动,帮群众反映诉求、帮群众解决问题、帮群众兴办实事,形成全覆盖的为民服务网络。要把平台建设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干部群众的恳谈室,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平台进一步眼观基层、心系群众,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