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3-04-14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白银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白银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白银市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阐明白银市“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导向,明确工作重点,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促进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十一五”时期电子政务现状

“十一五”时期,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把信息化提升为国家战略。白银市在2005年2月召开的六届六次人代会上提出了“数字白银”建设总体设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力图通过政府推动,实现信息技术基础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较大突破。成立了 “数字白银”建设领导小组和 “数字白银”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市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在数字白银建设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转型”的理念,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龙头,推进城市信息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通过开展面向机关办公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政府运行的流程再造,为城市转型工作提供服务窗口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

(一)电子政务平台。白银市政府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市政府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一是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白银市政务专网以市级节点为中心,横向联通了市直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纵向联接了各县区四大班子和基层78个乡镇街道;政务外网建设工作已经启动,将逐步形成以路由交换、网络管理、安全认证三统一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架构,基本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搭建了统一的网络支撑平台,有利于信息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和协同应用。二是白银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时期,市政府门户网站历经两次改版,五个县区及市政府部门建立了门户网站,制定了《白银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规范》、《白银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采集制度》,英文版、WAP版政府门户网站已经建成开通。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更加完善,在信息公开方面,实施分级管理方式,实行“谁发布、谁审核、谁负责”的信息发布制度,使信息公开真正做到准确、及时、透明、公开。在公众参与方面,建立了“领导留言”、“领导信箱”“人大政协提案办理”等栏目,老百姓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反映、咨询问题共办理领导信箱和网民留言2523件,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政民互动的桥梁和窗口。在网上办事方面,开设了“百件实事网上办”栏目,设立106个项目分类,发布办事信息1368条,方便市民查询查询办事信息。建立了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专题,开展政风、行风网上评议专题活动。三是党政办公自动化(OA)应用成效显著。白银市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推进了办公业务的处理、公文流转、管理过程电子化、信息化。五个县区相继建成了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开展应用工作。市委、市政府非涉密公文传送、目标管理和信息共享在网上进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在网上办理,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办文方式,缩短了信息传递时间,有效提高了行政运转效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通过应用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面实行了无纸化电子会议。

(二)公共信息资源平台。一是“数字民政”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民政”是基于全市人口信息数据,依托电子政务专网,纵向覆盖市、县区、乡镇三级民政部门,涵盖12个子系统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为民政部门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建立了有力支撑,实现了基层民政工作管理规范化、服务网络化和民政业务与行政管理信息化。二是“数字计生”建设稳步开展。白银市数字计生系统建设是为了加快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提升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单一型向多元化管理重大转变的基础性服务系统。三是“数字卫生”建设进展顺利。白银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全市24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投入运行,累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3.8万多份,居民个人健康档案11.2万多份,老年人专项档案1.5万多份,0-7岁儿童专项档案3821份,采集了社区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信息,建立了卫生政务公开进社区栏目,方便社区居民查询医疗保健信息。四是“金财工程”开始实施。按照我市金财工程建设方案,从财政业务角度出发,整合10项业务建立统一的市级财政综合业务平台,目前已完成项目设备采购,进入部署调试阶段。五是“数字公安”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以来,市公安局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作为数字公安建设重点,制定了《数字公安建设方案》,完成了全市基层公安机关四级网建设和公安三级网扩容改造,为网上办公、办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成了市局指挥中心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和警综平台,成为适合我市实际又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公安综合指挥平台。六是信息化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白银市环保信息化建设是围绕一个中心、三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展开的,先后建立了环境信息监控中心,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污染治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和环境视频监控系统。形成了以环境信息监控中心为核心的星形在线监控体系,加强了环境污染源的监管力度,为污染治理和执法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2007年以来。我市与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合作建设《数字白银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成了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及白银市市情系统,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白银区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全市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先后建设了软硬件平台、监督指挥中心、呼叫中心,提供了172部城管通手机,开通了12319专线以及手机定位、短信和彩信等功能。2008年实施的公安、环保、城管“三网合一”城市公共信息管理平台也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实时视频监控信息,使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

(四)公用基础数据平台。“十一五”时期,主要开展了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一是完成空间定位基准建设。基础控制网总面积473 平方公里,白银区规划区及南部扩展区D、E级GPS控制网,刘川工业集中区D级GPS控制网,并通过省级验收使城市建设纳入统一的空间定位管理体系。二是完成地理空间数据体系建设,城市中心区1:500比例尺空间数据42平方公里;西区1:1000比例尺空间数据31平方公里;城区外围1:2000比例尺空间数据112平方公里;0.2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数据185平方公里, 1:10000 比例尺DLG、DOM、DEM 数据1800平方公里。三是完成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控制库、DLG数据库、DOM数据库、DEM数据库、地名数据库及元数据库。

(五)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平台。农业信息化是服务“三农”、连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字白银”建设的特色之一。白银市“神农通”农业信息电话已安装和部署7500部,并与“12316”三农服务热线相互融合,整合农业专家资源,实现为农民提供和发布各类农业信息。累计发送各类农业短信3万多条;通过专家热线为农户咨询服务2万多次;专家对农业科技和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现场指导服务500多次。

二、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市电子政务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性和基本规律的认识不到位,电子政务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整体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的重大战略决策,围绕“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优化信息资源布局,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通过“数字白银”及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作用,注重对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更好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信息化对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服务水平,使信息化成为推动我市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四、主要目标

到2015年,覆盖全市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统一的横向、纵向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具备承载各级各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能力;在应急管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民生等领域重点开展核心业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立电子政务目录体系,推进行政许可项目和公共服务事项信息公开和在线办理;健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网上办事的三大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五、主要任务

按照全省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增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辐射功能和综合竞争力,通过电子政务、社会信息化及公共服务系统、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促进数字白银建设协调稳定发展,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一)积极推动基础通信网络体系建设

突出抓好基础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推进电子政务专网横向连通、市、县直部门,基本形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纵向、横向互联互通的,具备承载各级部门业务应用的甘肃省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推进政务专网向乡镇、社区延伸,逐步形成互联互通、接入方便的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网络基础平台,为基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建立形成覆盖市、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及政府各部门的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应用系统支撑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各级政务部门的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互动,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应用系统的建设,为公众提供服务。

(二)加快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加强“中国白银”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突出完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积极推动县、区,部门网站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协同应用,构建为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政务信息的“一站式”门户网站及一体化后台处理平台。积极推进党政机关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策宣传等政务信息公开,推进领导信箱、行风热线、等网上公众参与栏目的应用,使网站成为信息公开与服务公众的窗口、公共参与与公众监督的载体,建全和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及应用的标准和规范,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务信息,提高行政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设。促进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逐步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公布。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应用,提高办事效率,使权利透明运行。深入推进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加快建设市、县区公文交换和跟踪系统,逐步实现协同办文以及跨部门、跨单位业务网络化办理。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在应急管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服务公众等领域开展业务系统建设,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应用,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三)加快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

协调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深化信息资源开发, 构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健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公开制度,促进人口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等四大基础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库及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重点在地籍管理、城市综合管网,城市交通、数字城管、城市规划、社会治安等领域开展GIS应用,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利用程度更深,更广。

(四)加强公共信息系统开发利用

基于各部门业务,建立公共信息信息系统,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和协同应用,完善应急管理、城市规划,市政设施管理、土地利用、人口、社保、民政、卫生、教育、环保等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相互融合和数据库重构,紧贴社区居民的需要,建立标准统一的社区信息服务系统,利用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系统,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就业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等社区就业服务;利用“数字民政”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社区救助保障服务;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以疾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医疗和康复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卫生服务;完善社区文体科教服务、社区治安和便民利民服务;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为基层老百姓提供社保、低保、医疗、教育等方面更加方便、快捷、透明、公正的服务,让信息化惠及全民,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六、重点工程

(一)电子政务基础网络体系

1.电子政务专网优化升级

2.电子政务外网体系建设

3.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二)电子政务专题应用系统

1.政府门户网站及便民服务系统

2.应急指挥体系

3.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

4.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三)基础数据库及应用系统

1.自然资源及空间地理数据库及应用系统

2.法人单位数据库及应用系统

3.人口信息库及应用系统

4.宏观经济数据库及应用系统

(四)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2.教育信息化

3.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4.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5.数字公安

6.金审工程

7.金财工程

8.金保工程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工作。发挥数字白银建设领导小组协调作用,负责研究和解决白银电子政务建设涉及的重大问题,协调全市数字城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融资政策,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试点和示范项目及国家和甘肃省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

(三)建立健全法规保障体系。研究制定适合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各类标准和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和共享利用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保障数据顺利、高效地共享交换和整合,保证数据的更新维护和信息安全,节省政府投资,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注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在职人员培训力度,面向领导干部、普通工作人员和信息化建设骨干,制定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开展分层次、多样化、内容丰富的信息技术培训,在党政机关内部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组织练兵、比武活动,提高干部职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