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努力建设“数字延安”
来源:延安市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13-04-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 “四化”同步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延安市信息化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市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公司光缆已延伸到乡镇,基本实现了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通信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上联省主干线网,下联县区分配网,空中卫星传播,地面微波覆盖的立体网络,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和电视。

  (二)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市、县级政府机关的公文、信息、应急、会议等办公系统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实现市、县、乡级全面覆盖,市政府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移动指挥系统等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市、县、乡政府和政府部门普遍建立政府网站,全市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形成,网站功能日趋完善,全方位提供政务信息公开和网上行政审批等服务。各部门重点业务系统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重点行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应用成效显著。

  (三)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化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先后制订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建设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市政府制订了《延安市政府网站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的意见》、《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标准》、《关于做好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等一批政策法规,为全市信息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信息和智能化工具得到广泛普遍使用,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操作使用的人群茁壮成长。

  二、延安市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宽带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征,信息技术在提升地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信息化作为经济增长 “倍增器”、产业升级 “助推器”、发展方式 “转换器”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延安市信息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不高。数字城市实现的基础就是依托于网络,网络的带宽、速度、普及率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靠各大电信运营商,但发展却要靠政府强力推动,延安宽带用户数逐年增加,但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和政府引导,延安市上网环境并不理想,离数字延安、智慧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2011年陕西省信息化发展指数为0.729,延安为0.623,排在陕西10个地市的第7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处于较落后阶段,特别是乡镇、农村的宽带入户才刚刚起步。城市的带宽只有少部分达到8M、4M,与发达城市带宽已实现20M光纤入户、11M无线局域网络全覆盖有较大差距,这将制约延安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相关中、省驻延单位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网络和应用不断向纵深延伸,但由于信息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许多先进设备、软件闲置多年未加应用,许多先进设备的功能未能充分开发利用,导致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大量显性与隐性的浪费。信息化工作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紧密相关,没有相应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就很难做好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面对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软件创新开发等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严重制约着延安信息化的发展。

  (三)规划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信息化规划对信息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龙头引领作用,没有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系统规划,信息化难免要走弯路,使信息化“效益工程”变成“烧钱工程”,投入越多,造就的信息孤岛反而越多。近年来,延安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资金逐年增加,但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导致公安、交通、城管、教育、医疗、国土等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都是“各自为政”,不仅造成重复投资,也形成许多“信息孤岛”,投入与效果之间反差较大。

  (四)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不够。信息化工程是“只有开工,没有竣工的工程”,后期运营维护对资金和技术都有较高要求。而目前信息化工作重视工程建设的投入,但对于系统工程建成后的运营与维护则缺乏足够重视和制度保障,特别是在涉及到系统的安全运营与长期维护的问题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后期运维短板效应阻碍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成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极大隐患。

  (五)信息服务业发展缓慢。信息服务业落后,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从眼前看,信息化建设可以从外地请人来做,但从长远看,信息化工作时时刻刻离不开结合市情特点的实际应用和新技术开发,不象别的产品可以通过购买一劳永逸。

  (六)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市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各自为政、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体制、机制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信息化的发展。

  三、加快推进延安市信息化发展的思路

  根据延安市政府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了全面推进我市信息化,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推进基础网络升级提速

  支持和奖励各大电信运营商对信息网络进行升级和改造,加速推进三网融合,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通过竞争来优化网络,提升服务。

  加快推进住宅小区、楼宇的光纤到户建设和改造,重点区域要实现“百兆进户、千兆进楼”的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城区可提供20M接入能力。

  实施无线城市建设。3G网络在中心城区、郊区城镇化地区及主干道路周边的全覆盖,1Mbps以上无线宽带接入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推进宽带网络无线化,加快建设无线局域网,基本覆盖全市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

  (二)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高端信息服务业发展缓慢,是延安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信息服务业进行大力扶持,培育信息化龙头企业,在技术与人才方面才能形成良性发展。制定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政策,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以“两化融合”为契机,推动软件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融合渗透,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鼓励行业应用软件自主研发,支持面向现代服务业、制造业重点领域的行业应用研究。培育本地信息产业,在信息化服务业务上扶持本地软件企业积极参与外包服务。

  创新发展数字内容产业。鼓励研发具有延安文化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社交网络平台及动漫产品。推动网络视频分享、视频直播(点播)、视频网站等网络视听新业务、新服务模式的发展。发展生活资讯业,建设面向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日常生活消费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数字内容等业务,促进网络信息内容全面发展,呈现多样化,高清化的繁荣景象。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以事业来引入人才计划,通过促进信息应用领域的发展来吸引高端信息化企业和人才落户我市。加强政策创新,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我市高校资源,加强与延安大学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引进和发展信息化培训机构,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加强信息化支撑团队建设,建立完善我市信息化咨询专家队伍。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基层信息化推广带头人。

  强化干部职工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市县人社、信息化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机关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干部培训,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纳入各类干部培训班、进修班的教学内容。

  要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信息化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

  加大财政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在信息化基础设施、骨干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延安的引导推动作用。按照“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原则,加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招标采购、评估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的规范化运作,探索实施项目监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机制。推行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维的专业服务外包模式,健全相应标准规范和第三方专业服务体系。制定和完善电子政务项目运行维护经费管理办法,推进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加大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形成健康有序的信息化发展投融资体系,增强信息化发展的可持续性。(王立新 孙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