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园区如何“表里如一”?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3-05-02

 电子商务园区如何“表里如一”? (1)
发布时间:2013.04.27 15:59      来源:赛迪网     作者:赛迪世纪 郑欣
【赛迪网讯】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和高速发展,在不断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对制造业、零售业、金融业等行业产生影响。而随着各地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对于行业关注度的提高,各类电子商务园区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兴起,并于2012年度产生了34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2013年各地纷纷加快了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力度:3月22日,上海汇力得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开园,园区位于闵行莘庄工业区,总建筑面积54000平方米,重点强化园区在公共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资源方面的优势;3月26日,无锡崇安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将打造创投融资服务平台、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基础IDC服务平台、政策咨询申报服务平台、家居建材触网对接平台、公共商务与物业服务平台等六大平台,打造江苏省电子商务核心区。此外,成都天府新区、福建石狮市、广州海珠区、济南主城区也将投入建设电子商务园区。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地区所认可,多样化的园区发展路径初步形成,但总体看来,园区的“电子商务化”程度还比较滞后,沿用传统的应用和服务思维已经成为园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结合电子商务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趋势,从生产、服务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电子商务的渗透,切实完善园区的电子商务属性。

一、电子商务园区发展尚未“表里如一”

理念滞后,企业经营尚未良性循环。尽管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广为人看好,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但产业发展仍然面临商业模式创新不足、企业盈利难的问题,体现在园区建设上,除了部分发达地区外,大部分园区还没有真正形成电子商务的应用氛围,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网络零售的环节,企业自身的生产和日常运营活动没有做必要的调整,仍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应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竞争,片面追求知名度提升,过于依赖风险投资,导致成本高企、资金流转不畅,死亡率高,不利于园区形成稳定的企业集群。而园区内部企业的信息协同共享和预警机制也基本没有形成,导致了较多的沟通和意外成本,电子商务的优势并没有在企业活动当中充分体现。

服务单一,线上平台尚未充分利用。园区现有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还仅限于单向的信息资讯服务,更多的类似于传统媒体和企业黄页的互联网移植,电子商务企业服务所需的快速信息通道、业务流程服务平台、资金结算服务等内容并没有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有所呈现,大多数还需要通过传统的线下方式进行,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和市场拓展帮助有限,没有将电子商务所倡导的线上化、全时化、虚拟化优势发挥出来。

保障不力,人才储备体系尚未形成。另外,当前部分电子商务园区由于经济水平、配套设施、招商滞后等多方面原因,自身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吸引力仍然较低,区内缺少电子商务“名片”,产业发展驱动力不足,难以形成联动效应。由于大部分园区整体的配套生活设施较为落后,同时对于人才相关生活问题的保障力度不够,使得很大一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在园区当中无法形成持续性的人才储备体系,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可以看出,当前电子商务园区发展的主要障碍实际上是园区企业在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电子商务化改造程度不够,“表里不一”所造成的。大部分园区除了在商品零售环节,其他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活动并没有真正达到电子商务的标准,从而导致全国范围内电子商务园区整体发展提升缓慢。

二、“接地气”的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模式是发展必由之路

作为现代服务业和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电子商务园区的发展与区域生产生活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加融入区域特色的“接地气”发展思维有助于形成电子商务的应用氛围,也更有利于促进园区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加注重区域优势产业与电子商务应用的结合。电子商务凭借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和服务形态的不断创新,正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当中发挥作用。而产业园区则承担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使命,从两者的结合路径看,最为有效的方式应该是在区域原有产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商务应用整合资源、扩展市场、提高运营效率,加速电子商务的与区域传统产业资源的融合,例如长三角地区的新建园区较多的强调其龙头企业集中和金融服务资源优势,珠三角地区则集中突出其加工制造业和外贸领域的竞争优势,中西部地区更多的发挥其在地方特产、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产业积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电子商务应用氛围。

更加注重区域产业支撑体系的配套搭建。电子商务活动大幅提高了商务活动的运行效率,但整个流程的完结还需要线下配送、资金结算支持。因此,物流、支付等支撑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当前电子商务园区在创建和升级的过程当中,纷纷将区域交通体系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强化园区的区域辐射能力,并通过周边专有的物流园区或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的方式加强园区与外界的物流流转能力;在支付领域,除了主流网银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引入之外,园区内企业、商铺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移动支付环境搭建也是园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加强调园区内民生服务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商务在身份识别、小额支付、便民呼叫等民生服务方面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而园区本身的条件也便于各类创新性民生服务的集中试点,也是相关研究成果产业化的重点实施领域。各园区通过打造电子商务化的居住和休闲娱乐环境,不但可以提升知名度,也将有效的提高园区内部的民生服务能力,为留驻人才添砖加瓦。

三、生产、服务与生活环节的电子商务化改造是当务之急

从上面的趋势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园区可以有效的将区域生产、生活和服务的各个环节通过技术和服务创新串联起来,全方位的提高园区的生产服务效率和宜居性,充分提升园区对于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而在具体的建设当中,对于园区相关主体的电子商务“专业化改造”是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需要借鉴当前电子商务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除了在销售端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完善用户体验外,更应注重将电子商务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和理念“倒推”至产业链上游,提高整个供应链流程的协同能力以及在不同区域、行业和市场需求下的适配性,并将生产销售端各个环节的服务需求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呈现,同步提升服务体系的电子商务适配程度。另外,可借鉴智慧园区当中的数字民生建设思想,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应用,以城镇化建设与电子商务社区化改造结合的方式,提升园区的生活属性和文化氛围,以宜居环境和优质居住体验留住人才。

以供应链体系优化促进生产电子商务化。电子商务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核心体现在四个方面:(1)促进园区内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动态联盟、保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流转顺畅;(2)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和应用在园区范围内的集成和共享;(3)实现园区内线上线下资源整合;(4)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提高对企业的决策支持、预测和危机预警能力。其核心是提高信息的运转效率,减低企业的日常沟通、市场开拓和意外成本,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上,可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团队的引进,形成针对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同时创建信息和应用共享平台、企业经营数据信息库、决策支持系统等跟进服务内容,建立一对一专属企业服务团队提供常态化支撑,切实提高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当中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以全程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服务电子商务化。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当中,应重点加强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以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将信息资源与企业业务和需求进行对接,最终保证各个服务环节的信息以及涉及个体在平台当中可查询、可追踪、可统计、可扩展,并使得线上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最终扩散到企业商务活动的每个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以数字民生建设推进生活电子商务化。为减少人才的流动,除了传统的住房保障、家属安置、子女入学、医疗教育等吸引措施外,更为重要的是以电子商务思想构建园区内的数字化民生社区,与土地管理部门、交管部门、地产开发商、学校、医院、银行、商铺等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构建网络,形成园区内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移动信息查询、身份认证、地理追踪、金融支付网络应用体系,使电子商务园区成为类城市综合体型的多样化业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通过数字交通、电子社保卡、电子病历、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资源整合、智能楼宇、智慧社区等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事业和生活服务,形成移动化社区氛围,将本地的各类休闲娱乐资源围绕地理定位信息进行推送服务。倡导无处不入网,遍地皆信息的电子商务化数字社区。提升宜居程度,提高人才吸引力,进而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总之,对于广大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者而言,园区自身的“专业化”能力提升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需将电子商务的理念全面延伸,以其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协同化、集成化的应用特点,全面作用于园区生产、服务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实现手段,在园区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