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本身具备IT属性。银行有两大功能,一个是社会融资的中介,一个是社会支付的平台,二者都要借助通讯和信息技术。从1980年代以来我国的银行信息化可归纳为手工替代(引入SAFE软件)、联机实时处理和数据大集中三个阶段。
银行信息化的时代已接近尾声,目前建设的是信息化银行:银行经营模式从以“账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前、中、后台分离并互相制约,使用电子渠道、自助设备控制风险且降低成本,向提供理财、贷款和结算等深度服务转型,营运集中化,支付模式创新。NFC移动支付、金融IC卡、核心系统更新、流程银行改造、VTM、回单机、电子银行等均为此阶段产物。
未来的银行业变革更需要信息技术支持。流程银行改造增加影像分割、OCR、工作流平台的软件采购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采购;EMV迁移产生金融IC卡芯片、卡片、读卡设备以及相关的软件和运营服务需求;移动支付标准明朗后,移动支付需求刺激NFC产业链;“巴塞尔协议III”给风险分析系统及新巴塞尔协议分析服务商带来机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刺激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利率市朝使利率从统一计算转为依照每个客户信息逐一动态精算,带来银行IT投资的重大变革。混业经营增加其它金融机构典型业务系统采购。银行业将孕育更多IT产品和模式创新。
据IDC和我们估算,未来3年银行IT市场规模约为1600亿元。渠道类业务是银行创新的重点领域,是国内银行信息化专业厂商的机会所在。
不同类型的银行建设信息系统的方式不同。中、农、工、建等大型银行倾向自建核心业务系统,中、小银行倾向采购核心业务系统的软件产品,还有一些中小银行组成联盟,由联盟负责开发核心业务系统并提供运维服务。渠道类业务的需求差异不大,银行通常外购软、硬件产品。
我们把2012年50%以上收入来自银行或者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称为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此类A股公司约有12家。12家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的规模普遍不大,但是盈利能力较强。投资者可以选择产品线较长、业务形态完整、盈利能力强的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推荐信雅达和长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