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思路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3-05-16
中国物流业发展总体状况
  区域间不平衡性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是我国物流业的真实写照。
  ——物流大国地位确立,但还不是物流强国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77.3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3.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8%?熏占服务业比重达15.3%。
  2012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38.92亿吨,公路货运量322.1亿吨,水路货运量45.6亿吨,民航货邮运输量541.6万吨。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28891.9亿吨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59992亿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80655亿吨公里,民航608.16亿吨公里。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97.4亿吨,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7651万TEU,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6.9亿件?熏快递日业务量突破1500万件。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铁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快递量居世界第三。
  在规模快速扩展的同时,物流能力有很大提升。2012年底?熏全国公路总里程419.3万公里?熏其中高速公路9.6万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8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13万公里?熏通航里程12.5万公里?熏万吨级以上泊位1819个?熏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980个;定期航班机场达182个,全国营业性库房面积约13亿平方米,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不断涌现。物流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为物流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世界银行的物流能力指标(LPI),中国物流能力领先于其它“金砖国家”及与中国有相似资源禀赋的亚洲国家,但明显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2012年,中国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约为18%,高出发达国家一倍以上。
  ——物流市场开放程度高
  改革开放之初,跨国物流企业就开始进入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有联邦快递、敦豪、天地物流、联合包裹、马士基等跨国物流企业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中国入世后,物流业进一步扩大开放。2006年起,外资企业在中国可自行设立分销网络,独立经营物流业务。凭借规模、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跨国物流企业已从原先主要以合资为主逐步走向独资,从单一业务走向综合物流业务,从集中于中心城市物流业务向构筑全国性物流网络展开。例如,联邦快递在广州白云机场设立亚太转运中心,联合包裹在香港、上海、深圳设立航空转运中心,天地物流在上海、北京、香港设立微型转运枢纽,敦豪设立香港转运中心和上海北亚转运枢纽。开放的中国物流市场成为世界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跨国企业竞逐的焦点。
  ——物流发展不平衡性明显
  受经济、生产力、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信息化水平、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物流业呈现东部发展快,中西部物流业发展慢,城市物流相对发达,农村物流滞后且水平低。2012年,东中西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2.3%、9.3%、8.4%,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1.9%、10.5%、7.6%。物流企业、物流设施、物流活动高度集中在交通、信息更为发达的大中城市。
  从社会物流总额的绝对值构成来看,工业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82.83%增长到2012年的91.37%,工业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熏是推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消费市场紧密连接、竞争激烈、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家电、日用化工、烟草、医药、汽车、连锁零售和电子商务等行业物流需求旺盛。居于产业链上游、资本密集型的农产品与农资、钢材、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物流业增长方式粗放
  一是物流系统性不强,网络化程度低,更多呈现分散、独自发展的态势,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滞后,不同运输方式难以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沿海和内陆集疏运体系不配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信息不共享,交通运输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海铁联运比例不到2%(发达国家已达20%);一些地方盲目大量兴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造成闲置;仓储设施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托盘标准不统一,不能一贯化运作;地方保护、部门封锁比较严重,工商、税收、土地、交通等方面存在一些阻碍和限制分支机构设立和经营的问题。
  二是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尚未形成。一些地方政府给跨国物流企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诸多优惠,使其享受超国民待遇。许多中小物流企业经营不规范,服务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诚信严重缺乏。
  三是物流业整体创新能力弱。物流业企业创新动力不强,研发投入很低,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滞后,尚未进入以创新引领的发展阶段。
  四是可持续问题突出。公路、航空、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资源、能源、土地等消耗和大规模排放问题突出。无效运输、不合理运输、过度包装等问题严重;超载、超速造成的严重人身安全和货物损害事故经常发生,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物流业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一是物流基础设施结构性短缺。部分煤运通道铁路运力不足,公路分担了大量煤炭中长途运输,增加了运输成本,消耗了大量优质能源;部分沿江通道由于高等级航道占比低、网络化程度不高;航空货运基础设施发展总体不足;仓储建设严重滞后,仓库面积仅为美国的1/4,比日本的仓储面积还少。全国公共通用仓库中,1980年以前建造的约占45%,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约占30%,2000年以来新建的仅约占25%。相当一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仓库“带病作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二是与制造业、农业、商贸联动不足,物流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畅、模式陈旧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解决三农问题、商贸服务和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是滞后于全球化进程。与中国高增长的国际贸易相比,物流业尚未形成与之相配的全球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国际市场份额很低,进出口所需的物流服务很大程度需要依赖国外跨国物流企业。
  四是应急能力薄弱。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应急物资的保障。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