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潜力大但困难重重_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更新时间:2012-04-14

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健康问题,而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行业的受重视程度正在提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成为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一条途径。有调查结果显示,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电子设备市场与医药市场的比例约为1:2,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1:8,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中国医疗电子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专家提出了数字化医院的概念。数字化医院是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从而实现管理和临床工作的无纸化和无片化运行。数字化医院的建立,将会使我国目前“以收费为中心 ”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而医院服务模式则会转变成为管理病人的需求,这一点,在采访结果中也得到了体现。

  虽然医院数字化建设受到了广泛重视,但其发展较为缓慢,困难仍然很多。据近年的调查表明,建设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院,仅占被调查医院的31%。从开展数字化建设单位数量比例上看,说明尚有较多单位没有进行数字化建设。从地区分布看,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地区医院建设HIS比例接近80%,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在30%~35%之间,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不足20%。从医院规模看,省级医院建设HIS的比例达到84%,地市级医院建设HIS的比例为37%,县级医院为34%。从医院信息化内涵看,85%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MIS),10%的医院在开始探索建立以医生工作站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5%的医院正在探索建立PACS系统。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道路还很长远。而在建设中,普遍认为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化标准问题等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此次IS100的调查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受访医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医院信息系统。但正如前面引用的数据中所指出的一样,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是有医院规模和地区分部等方面的区别的。而为了展现这100个信息系统的代表性和影响力,10家入围医院都属于三级甲等医院。希望这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能够给刚刚起步的中小规模医院提供一些参考,甚至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出目前国内整个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状况。

  北京同仁医院:采用计算机集群

  北京同仁医院在1992年成立计算机室,挂号信息系统是北京同仁医院所实施的第一个项目,此后病案管理、电脑收费也陆续上马。但是由于当时一些体制上的限制,同仁信息化的发展不是特别快。一直到了2000年的时候,同仁医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开始大大加强。北京同仁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田剑说:“2000年,我们开始更新系统,把我们最早自己研发的基于DOS系统的软件升级到Windows系统下,而进入2001年之后,同仁医院更是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来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

  同仁医院开始成立计算机室的时候,科室里只有9个人,而在信息中心成立之后,伴随着医院本身规模的扩大,同仁医院三个区(本院、东区、南区)已有26个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

  与信息中心同时建立的,还有同仁医院的中心机房。那里架设了支撑起同仁信息系统的近30台服务器。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用途,HIS、LIS、PACS、挂号、域、文件等等,这些服务器分管一方。

  然而对于医院的信息系统来说,其最重要的责任是保证门诊和急诊工作的不间断性,因此同仁医院采用了服务器集群的解决方案,确保任何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有另外的服务器接管它的工作,保证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田主任介绍说:“自从服务器集群的方案实施之后,一直没有出现过因为服务器故障引起业务中断的情况。”

  对于HIS系统,田剑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从广义上讲,HIS可以包含医院中所使用的所有信息系统,但从狭义上讲,HIS是指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程序,比如财务、挂号等等,如影像、检测科的信息系统就不能包括到HIS里面,而应该属于临床管理系统。而且,狭义上的HIS也不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起到作用。他的看法,反映出了整个国内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趋势,那就是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转变。临床管理系统收到越来越多医院的重视,这是信息化建设成就的体现,因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狭义的HIS,就很难集中精力建设一个以更好地管理病患为目标的系统。同时,这也是医疗单位服务理念的进步,这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建设趋势,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顾客就是上帝”的经典话语。这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以病人为中心,无疑是对以人为本的更具体诠释。信息系统在这些进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应该会让每一个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工作者感到骄傲。

  当记者问到同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否采用了外包形式时。田主任回答说,同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很难讲是否是采用了外包形式。最开始,同仁医院只是向产品提供商提出需求,购买所需产品。但是由于不断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同仁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会不停地有新的需求出现,甚至有时候前一段的项目还没有做完,新的需求就紧接着出来了,因此我们会经常让提供商在项目中满足我们新的需求。这样下来,与提供商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密,以至于有点类似于外包的形式。

  田剑还说,虽然他在信息中心只有四、五年的时间,但是这四、五年的时间里面,同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和整个国家、全社会上的信息化进度同步的。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信息化越来越变成人们使用的一种工具。原来上一套系统,我们要跟别人解释这个系统的功能有那些,这些功能有什么好处。而且那个时候,做信息化工作,更像是在做工程,比如一个系统如何规划,什么时候上线,上线完了怎么维护。而经过这四五年之后,大家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现在有些部门就会跟我说,如果没有这套信息系统就没法工作,也就是说信息化融入了工作,融入使用者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会在使用过程中与自身专业相结合提出一些建议或要求。这对于信息化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工作重点不同了,感觉也不同。换句话说,开始是由信息化建设刺激需求,现在是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反过来推动信息化的加速前进,两者相互促进。

  相信这种状态对于很多信息化工作者来说都是由切身体会的,也是希望看到的。正如田主任所说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同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水平是同步前进的。对于其他的医疗单位来说,相信他们也同样懂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只要把工作落到实处,整个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都会有本质提高。

  粤北人民医院:IT建设新生力量

  在这次IS100的调查采访过程中,北京、上海等地规模较大的医院占了多数,他们大多属于省级医疗单位。而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的粤北人民医院作为一家地市级医院,其信息化建设程度和热情,同样惹人注意。在一篇嘈杂的工地施工的背景声音中,粤北人民医院信息科的廖工程师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

  这片嘈杂的施工声音,是从粤北人民医院的新大楼的施工工地传来的,而当这座新大楼建好的时候,其中的信息系统无疑是相当先进的。廖工程师说:“今年年底前,这座80000平米的办公大楼就会竣工,到时候,我们会把现在已有的软件加载到即将招标的硬件系统上。”

  与北京同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有所不同,粤北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更让人感觉是一股新生的力量。从粤北人民医院的建设过程,我们能看到在时间上和地域上,各个医疗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差异。这个广东的地市级医院,拥有已经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并在不断投入新的建设项目,而经济欠发达地区HIS普及率还不足20%。医疗信息化的道路,特别是促进全国医疗系统信息化总体水平的道路还很长,信息化工作者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