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网站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从2002年至今,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倡导与推动下,我国各级政府紧密围绕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整合各种在线服务资源,以及促进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等政府网站的基本要求,以积极创建“透明、服务、民主”型政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将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推向深入。
(1)政府网站的拥有率显著提高。
2005年,我国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拥有率达到73.5%,比2004年同期上升22.3个百分点,其中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3.4%、90.3%、93.1%和69.3%。
图1 2005年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数量情况
(2)半数地级以上政府网站关注资源整合。
在440个地级以上政府中有220个政府门户网站处于发展阶段(赛迪顾问提出政府网站五阶段划分法: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领先阶段),占总数的50%。这些政府网站已经开始逐步整合相关部门的在线资源,正在从以信息发布为主向以在线办事为主过渡,能够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若干在线服务。
(3)客户意识明显加强。
经过连续三年绩效评估工作的引导,能够按照用户对象设置频道、能够按照用户对象的生命周期组织栏目的网站比例已由不足1%迅速上升到30%左右,居民、企业、旅游者、投资者是四种最为常见的用户类型。用户获取网站信息与服务更加快速、便捷。越来越多的政府网站开始接受“注重简洁实用性”的设计理念,政府网站的“花架子”和“形象工程”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2.政务信息公开的质量和规范性有所提高。
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几乎需要所有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工作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必须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多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才能有所突破。2005年以上海、广州等成为为代表,多数地级以上政府部门能够按照中办、国办的要求推行政务公开,为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发布提供有力保障。
3.在线办事的服务更加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在国信办的大力倡导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路逐步受到重视,很多政府门户网站能够从市民日常生活和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网站用户的思维逻辑规划网站架构,将各部门网站上的在线服务资源按照用户需求的主题词进行重新梳理,使得用户获取服务更加便捷。
4.公众参与的渠道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提高群众的参与行政决策的程度,加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在传统方式下,公民只能采用提供书面材料、专门上访、电话投诉等方式行使参与权,由于时间、空间、人力财力保障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公众参与渠道效率不高。政府网站是信息时代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对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我国各级政府网站不断完善用户交互渠道,已经成为政府网站发展中最显著的亮点。
二.我国政府网站发展的展望
1.未来政府网站发展将更加注重制度保障。
政府网站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制度,将在四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一是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明确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必须公开的信息及公开渠道。二是要建立行政事项在线受理制度,促进各部门将行政事项移至网上进行,并且保证对用户的网上申请进行及时处理。三是要建立处理反馈制度,政府网站负责接受公众意见建议,后台各部门必须及时处理并进行反馈;四是要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将所涉及部门信息公开程度、在线办事能力、公众参与效果进行考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2.政府网站建设将更加强调资源整合。
服务是政府网站的生命线,而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系统是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的基础与保障。提高政府网站的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方便社会公众获取信息和享受便捷的服务,必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政府业务电子化的进程。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加强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使得电子政务平台尽可能满足更多部门的要求。特别对于行政审批平台,可借鉴“市政府牵头、各区采用统一系统平台”的做法,避免重复建设。门户网站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各部门网站在线资源的普查工作,制定资源目录清单,并按照用户的需求主题进行重新分类整理,避免已有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