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廖鸿翔
信息化这个高高在上的词汇在陕西结结实实地落了地。从传统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一个星期的采访活动让记者越来越多地感受到陕西信息化建设的超前思维。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是观念先行的陕西模式得以成功实践的关键,如今智慧政府、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农业等信息化应用正真真正正地服务于关中地区广大人民的生活。
“幸福就是要把群众关心的事情解决好”,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两会上的说法正指引陕西信息化建设。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根本出发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面向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公平、便捷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使全体公民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在陕西,信息化在这些方面的作为表现得尤为突出。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在内的三大工程,经过近几年建设,使当地信息化水平从局部应用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入集成应用的中级阶段,一个高效运转的政府、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一个便捷的民生环境正逐步建立。相比东部发达地区,陕西的做法仍值得借鉴。
意识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尽管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但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陕西的信息化意识上却遥遥领先于东部部分发达地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具体应用落地,信息化在三秦人手里,就像做面食一样轻车熟路。
陕西安康市石泉县池河中学校长沈少武对信息化就有一个超前认识。早在2007年,沈校长就开始校园信息化谋划。6年来,池河中学依托中国电信网络优势,每年把校公用经费10%用于信息化建设,学校还从社会公益部门、爱心人士筹集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重点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数字校园工程,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四大突破。
在西安长安区的各村级信息站为中心开展“智慧新农村”3G手机应用,通过3G移动互联网进一步给农村经济与信息发展提供更大推动作用。
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室主任史炜认为,在陕西,社会信息化已快速进入3G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新农村”3G应用不但打破传统农村信息壁垒,通过智能手机3G应用更进一步加速农村信息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社会效益,是一种有益尝试。
基础设施投入必不可少
基础设施的投入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政府搭台,运营商唱戏,人民受益,陕西的信息化建设走的正是这么一条道路。2013年1月16日,陕西省政府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共同签订“数字陕西·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陕西电信围绕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领域,建设“更透彻感知、全方位互联、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群,为推动建成“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的西部强省奠定战略发展支撑基础。
近四年来,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开始显现效果。自2009年始,中国电信率先在陕西构架“数字陕西”信息网络体系;先后投入40多亿元,率先实现陕西全省城市3G网络全覆盖;累计投入超10亿元,全国率先实施光进铜退,推动宽带大提速;2011年4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大力推进光迁入户,计划将城市宽带用户接入带宽在3-5年内提高10倍以上,实现城市家庭和政企用户光宽带网全覆盖。凭借有线与无线网络优势互补,发挥“地面光纤宽带网+WLAN+天翼3G网络+卫星宽带”的融合优势,在全省城乡成功搭建起 “地空对接,天地一体”的立体宽带信息网络平台。
目前,陕西省所有乡镇、旅游景点、高速公路均实现CDMA网络100%覆盖,全省各地市县以上城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富裕村基本实现天翼3G网络连续覆盖,3G网络质量行业领先。此外,重点在企事业单位、机场、车站等区域,建成近4000个WiFi热点,借助WiFi与3G技术结合,提供融合、高效、便捷的无线宽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