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网络化 现代报警服务远近相宜
来源:慧聪网 更新时间:2013-06-06

 
   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安放意识的提高,安防行业智能化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而防盗报警系统作为安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各个行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对于安防行业技术革新中防盗报警仍属于比较落后的。

    防盗报警与困境

    1、探测精度有欠缺

    防盗报警系统的探测精度主要取决于前端探测器,受探测技术限制,各种探测器都会有自己难以克服的缺陷,如广泛使用的被动红外探测器,探测原理是依据所有物体都会发出不同程度的红外线,探测器就是探测发射红外线物体的移动,但当要探测的目标的温度与环境温度非常接近或者移动的物体穿有隔热服装时,被动红外探测器就基本处于失效状态,漏报的几率大增。又如单微波探测器,由于微波穿透力强,往往墙外移动的物体都会影响到探测器,所以它的误报率就会高很多。而主动红外探测器也有可能受到周边反射光的干扰,造成漏报。所以要想杜绝漏报,除了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在要防范的场所安装不同探测技术的探测器,如震动探测器、空气压力探测器、微波-红外双鉴探测器、声强探测器的同时使用,其中一种技术可以弥补其它探测技术上的缺陷,交叠安装使用可以做到取长补短,杜绝漏报。

    2、应用存在难点

    从目前很多商铺、小区楼盘里的防盗报警系统不高的使用率来看,报警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体现出易用性与智能化不够的问题,加上有些安装施工人员本身对报警系统就不是很了解,又没有按照产品说明书安装,造成安装不当带来的误报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报警系统有些设计与易用性会有一些冲突的地方,比如,有防区未准备好时,主机就不能布防,从安全上考虑,这是漏洞,应该检查修复。但在使用时多数用户会认为这是主机有毛病不能使用。据统计,系统设计原因、施工安装原因、用户操作原因占了我们常说的“误报”的95%以上,真正由报警系统设备技术造成的误报其实并不多。而这些“误报”正在不断讲述“狼来了”的故事,时间一长,用户烦了,保安中心也疲倦了,最后都认为防盗报警系统并不好使用,干脆闲置不用了。

    防盗报警器发展趋势

    1、防盗报警主机与控制面板技术提升

    比如入侵探测,需要快速回应即时入侵事件,否则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优秀的防盗报警产品,应该在性能与可靠性两方面,寻找平衡。在探测技术上可以采用「红外XX」的双重或三重探测技术,尽量降低误报率。

    此外,主机上若再加上嵌入式MCU或是微处理CPU技术,就可以让防盗报警主机在功能上提升到更多样化界面要求,在控制面板上,从本次测试产品上看,精致简化的控制操作与远端移移动界面的控制已是必然的趋势,加上不同的门禁控制界面,使得控制面板不再是一个死板的键盘而已。防盗报警主机与控制面板也在防入侵防破坏的机制上有了大幅的改良,可看到密码锁盖板等设计的配合,还有外观材质结构着重抗暴与耐候的结构,这一切都在突显整体防盗报警系统的技术提升。

    2、防盗报警系统发展人性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大幅提高,在实际生活,防盗报警系统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报警服务。已有业者针对中国老人化的发展趋势,推出远端医疗看护回应系统解决方案。透过防盗报警主机液晶萤幕、按键、呼叫键等功能特点,用户按键后,不需要透过电话,即可直接与保安服务中心或亲人对话。该系统还可即时发现用户摔倒、活动等资讯,并有定时吃药提示等多种事件语音提醒功能。另外,最新的防盗报警主机系统也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配备具备蓝芽技术的心电图监测仪、血糖仪、血压计、体重计等多种蓝芽医疗设备,可即时检测用户的血糖、心电图等生理状况,并透过报警控制主机,将用户的生理状况(心电图、血糖、血压)资讯,传送给远端医疗人员进行居家照护。

    3、防盗报警系统的整合与应用

    整合是安防系统的一大发展趋势,防盗报警系统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防盗报警系统与影像监控、门禁系统等其他安防子系统的整合,早非新鲜事,而近年来,由于其逐步将应用拓展到住宅、社区,因此也开始结合智慧家居,但这些仅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整合。另外还可以做到如防盗报警与影像监控的连动,目前仅是利用硬体将前端探测器的输出介面,与影像监控的报警连动输入介面,连接起来,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透过预先设定的连动方式,执行影像报警连动实现影像回放、硬碟录影。又如与软件平台的资讯整合,除硬体整合外,软件整合更是各防盗报警子系统间整合的重点。在各系统整合中,目前的关键点是如何解决各系统之间资讯的互动及处理。

    再过来就是最近的防盗报警整合要求必须要达到多种报警联网并存的方式,防盗报警联网有个容易混淆的含义,就是将报警控制器与控制中心的联网,跟报警探测器与控制器间的联网,混为一谈。

    其实报警联网方式,包括有线、无线两种,如连线公安或以无线GSM电话通报,而报警探测器与控制主机间的联网,无线是专用无线,如红外线或Zigbee等并不是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无线平台。这二者就重要性而言,报警控制器与控制中心的联网,才是系统整合的关键。近年来,随着IP网路的盛行,不少报警控制器厂商也开始采用有线或无线的IP网路联网方式,但实际看到的连网应用由于使用环境的封闭性,透过TCP/IP的方式联网目前应用面尚未大幅成长。

    4、防盗报警服务发展方向剖解

    “应其所托”适应不同类别服务对象的差异化需求

    不同类别服务对象的安全防范需求千差万别,报警服务虽无法面面俱到,但在主流应用方面,应满足与其防范风险相适应的需求,做到及时、可靠、准确、有效。

    报警服务的关键在于报警服务能否满足服务对象期望的处置主体,如警方,“及时”到达发案现场进行处置的要求。

    公安处警要求规定,处警时间必须做到市区5分钟内,城郊10分钟内到达现场。据数据统计,如果在警方在报警后1到3分钟赶到现场,抓捕率一般为60%到70%,如果在5分钟左右到达现场,抓捕率只有20%到30%。

    报警服务如果在自身接警、核警、转发环节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则即使向警方提供了准确的发案报警信息,也于事无补或已造成客户的一定损失,这就失去报警的意义。因此,为同警方的警务机制相适应,报警服务必须有有效的对应响应时间。现在报警服务已可做到当入网用户现场发生报警时,其现场图像和报警信息可在2秒钟内到达110接警台及报警服务中心值班台,报警服务中心值班台核警时间可在30秒钟内。转发时间可在2秒钟内。要达到这一时间水平,为警方现场破案赢得宝贵时间,报警服务应采用视频核警的手段,仅靠电话核警或人工赴现场核警是做不到的。

    对家庭和个人来讲,在安防方面首先关注的是生命安全保障,身体健康保障、其次才是财产盗抢损失、设备损坏损失等。由于国内民众依法不能持有武器和管制刀具,当面临恶性人身侵害时,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只能完全依靠报警,而且依赖于警方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才有可能保证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因此报警服务应该保证此类报警救助的需求在最短的响应时间内到达警方。但是,当客户处无人期间发生入室盗窃时,客户此时期望的变成了如何使财产不受损失。只要财产不受损失,是否能抓到窃贼,对客户来讲变得并不重要了。所以此时报警服务应该做到的是如何用技术手段恫吓罪犯,以当场制止犯罪。

    对不同类别客户的需求,应有对应的报警服务项目以及按合同约定的非警情救助业务。如协助客户远程或现场锁门、劝阻非业务进入的人员、提醒非正常操作者接受异常服务程序等,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类别服务对象的差异化需求。

    5、“远近相宜”现代报警服务的远程化、网络化与本地化、专业化

    报警服务依托信息技术系统,以提供报警信息为主,其核心是在用户和公安或救援机构之间建立快速通道,解决客户与公安或救援机构之间的快速联系问题。

    从报警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来看,报警服务绝不仅仅局限于本地接警,它是大范围、跨区域、跨城市的远程化接警服务。一方面,报警服务是以信息服务为基础,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满足需求,具有高技术、网络化、全局共享等特征。另一方面,报警服务要完成同客户的约定,其处置又必须在本地进行。这一“远”一“近”,构成了现代报警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既要以技术体系的信息化、网络化支持全国服务范围的报警服务,同时也要以救助实施方面的本地化、专业化、及时性向客户提供具体的综合性服务。跨地域的大规模远程监控报警系统同本地的监控系统和保安、救助服务形成有效的结合,也将是报警服务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