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政务云:创低成本高水平电子政务发展之路
来源:比特网 更新时间:2013-06-07

  北京,2013年6月7日,EMC公司(NYSE:EMC)今天宣布,中国电子政务最领先的城市之一青岛利用EMC VMAX 10K整合原有分散的存储系统作为核心存储层,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同时,青岛还采用EMC VPLEX Metro,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超过120公里的双活容灾数据中心。采用云计算转型IT架构,青岛极大地提高了电子政务的服务能力。

  客户好处:

  提高效率—在VMAX 10K支持的虚拟化环境下,资源配置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20分钟。

  · 提高业务连续性—双活数据中心让应用的业务连续性大幅提升。

  · 可用性提高—VMAX 10K极大地提高了青岛政务云信息基础架构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 集中数据保护—VMAX 10K和VPLEX使得青岛政务云可以进行集中的数据备份和保护。

  · 节省成本—通过云计算架构实现了IT资源集中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极大地降低了管理和运维成本。

  客户挑战和解决方案:

  青岛的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最领先的城市之一。早在2006年,青岛市电子政务工程就获得了中国《计算机世界》集团“IT财富年会和CIO年会”颁发“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是14个获奖项目中唯一的地方政府电子政务项目。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人民网、新浪网和百度联合组织的五次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青岛政务网两年获得第一,两年获得第二,一年获得第五。

  十几年来,青岛市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集约化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与“云”理念不谋而合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电子政务共享平台承载着全市机关的网上办公、审批、执法、公共服务等十几种共性信息化应用系统和200多项部门专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创造了令全国同行瞩目的“青岛模式”。但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计算、存储等资源按物理设备分配,利用率低,灵活性差,扩容困难。特别是落后的灾备系统使全市机关的业务运行面临巨大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青岛市决心建设云计算与容灾一体化平台。选择了EMC VMAX 10K建设集中的分级存储资源池,支撑所有应用;并选择EMC VPLEX在100多公里的距离建立容灾双活数据中心,利用虚拟化实现了资源整合与利用。

  客户引言:

  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张艳

  青岛市云计算与容灾一体化平台于2012年9月建成,目前已经迁入并支撑运行电子政务项目80余个。平台采用“两地三中心”的模式实现:通过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构建了全国首例城际间直线距离达120公里的容灾双活云计算中心,实现对两地数据中心的资源统一调度、应用自动漂移和系统异地灾备。

  青岛市云计算与容灾一体化最大的特点是集容灾与双活为一体。我们利用“EMC VPLEX”的metro技术,在青岛、莱西两地构建了两个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同步提供应用服务,确保了业务的不间断性,又有效的利用了资源。存储层采用了EMC VMAX 10K构建集中的分级存储系统,可以集中管理、动态分配存储资源,提高了利用率,大大地简化了存储资源的管理。把所有应用的数据都同时存储在两个数据中心的VMAX 10K上,也有利于进行集中的数据备份和保护。”

  经过测试验证,将应用从一个数据中心停机时,在1分钟内,应用在另一个数据中心自动重启,不需要人工干预。如果按照传统的灾备数据中心模式,需要经过存储切换、服务识别存储、应用重启几个环节,至少需要1小时。业务连续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云计算与容灾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为青岛市市机关提供了更加灵活、更高性能、更高可靠性和更加丰富的IT服务,进一步提高了青岛是电子政务的集约化水平和统筹整合能力,为建设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服务型政府做出更大贡献。

  EMC高层引言:

  EMC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叶成辉

  “中国早期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由于很多应用是从中央部门到地方部门垂直管理和建设的,在地方政府的层面,形成了众多分散、独立的系统,不利于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青岛市政府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利用云计算平台整合多个部门的软硬件资源和应用系统,实现了资源的动态分配,提高了基础架构的连续服务能力,降低了管理和运维成本。EMC非常高兴参与青岛政务云建设,用EMC全球领先的技术支撑青岛政务云平台。希望青岛政务云的建设模式,能够为中国更多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起到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