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ECTE)主办的主题为“后电信时代的商业模式”2013夏季学术沙龙在京举行,大会围绕“后电信时代”通信业如何应对机遇、挑战,如何在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展开讨论。会后部分委员参加了由ECTE和中国信息产业网联合主办的《趋势对话》,对于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电信企业的商业模式该如何转变、信息化创新的中国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等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
开放平台 深耕市场 融合发展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技术、模式与组织变革,为我国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与严峻挑战。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新论断和新要求。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电信运营商纷纷开始转型,欲从“通道服务”转向更广阔的“信息服务”领域。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使用,信息通信业进入一个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新时代,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加快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转型,寻找信息化创新的中国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指出,在公客市场,互联网企业表现突出,在个性化、贴身化、服务化等方面做的都很到位,但基础运营商在信息化创新方面表现不足,除了依靠大规模定制外,单一的标准化产品很难满足公客市场需求,与开放、竞争的互联网盈利模式和运作机制相比,传统电信业被固有体制和商业模式所束缚,这是困难所在。而在政企和行业客户市场,基础运营商拥有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运营经验、整合各类信息化资源并进行系统运营等优势仍然是诸多互联网企业无法比拟的。
因此运营商必须要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及商业模式,掌握对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控制权,通过内容、产品、服务、应用和方案来满足各行业用户的需求,不断增强黏性,实现数据业务、增值业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大规模营销,从产品到终端要定制个性化服务,推进基础设施平台向集约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进一步开放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移动信息化优势,全面实现媒体化、平台化和商业化目标的商业模式,用开放式的思维和模式,广泛地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创新、融合”,是解决电信业转型的重要出路。
共建共享 多方创新 合作共赢
目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集中于国有企业,信息应用研发推广遍布于民营企业,管理上的不对称性和各类企业目标不一致等因素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国有企业基础网络资源与社会信息应用资源融合深度不够,形成应用研发力度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受限,严重制约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专家们指出,信息化发展需要逐步构建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革现存的行政体系,现阶段要从环境、机制、规则、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古伟中表示,我国信息产业是所有产业的领头羊,但是信息产业的立法是所有行业最落后的,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不仅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成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信息应用产业体系和信息监管体系的建设和规划,还需要在清理现有关键资源的基础上,布局产业集群,实现各种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共享,从而促进信息产业更好的发展。人民邮电报社总编武锁宁建议,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和部门内协同机制,同时,公开公共数据可为行业、企业、城市、公共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工具,也将为实现信息化奠定牢固的基础与发展的环境。除此之外,陈金桥还指出,我国通信业正在由过去的自上而下(即跟随行业的领先者,走复制式创新即快速引进消化创新的道路)向现在的自下而上转变。
然而,中国长期信息化建设导致了大量的企业内部信息孤岛、企业间信息孤岛、电子政务以及党政部门信息孤岛等,由于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管理效率低下,高层领导无法形成科学、全面的决策,陈金桥和王春晖一致认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应当从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等几方面入手,必须树立信息共建共享的观念,才符合信息社会新产业链分工的大趋势,也是实现信息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