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未来实现四级体系互联
来源:至顶网 更新时间:2013-08-14

摘要:从国土资源部网站了解到,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刚刚向各地主管部门传达了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通知。该方案发布的目的,在于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土资源管理难题,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国土资源监督和管理工作。

  06月26日 北京消息:从国土资源部网站及地质环境司了解到,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刚刚向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传达了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该方案发布的目的,在于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土资源管理难题,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国土资源监督和管理工作,让资源可持续利用带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遵循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进行建设

方案中提出了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以及国土资源部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数据分中心,并以此为基础研发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支撑系统、决策支撑系统和应急技术支撑平台,建立统一的地质环境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政府管理应用服务、政府决策支持服务、专业应用研究服务和社会公众信息服务。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应用架构

地质环境信息化的三大服务对象

方案明确指出,地质环境信息化服务对象是部—省—市—县四级政府主管部门体系及专业技术人员与社会公众。

在政府方面,要提供全面、准确的区域地质环境总体状况信息,支撑国土资源规划编制、地质环境管理、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指挥、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

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要提供操作简单、方便的数据采集软件,辅助完成现场或远程数据采集和快速处理;实时获取业务工作所需要的数据资源及相关分析工具,进行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及预警预报等;提供高效、便捷的数据目录检索服务、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服务、专题图辅助编制服务、决策分析应用服务、专题分析研究服务等。

在社会公众方面,要提供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预报及预警、避让及保护措施信息、地下水污染程度、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信息、国家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部署重点工作、科研项目及相关成果信息以及热点新闻等地质环境状况、科普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查询,提高全社会保护地质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地质环境信息化的七大建设内容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7个方面:

1、地质环境数据分中心建设

面向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地热等地质环境专业领域,建设具有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数据服务和数据交换等功能的数据中心。

2、地质环境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将地质环境业务支撑系统形成的数据纳入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系统中,实现对全国地质环境相关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与采矿权登记管理、采矿权年检、探矿权登记、执法检查等信息的相互印证与关联。

3、地质环境网络环境建设

地质环境综合网络主要包括地质环境骨干网、应急卫星资源网及动态监测网建设。

4、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建设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平台以数据中心为支撑,面向政府、科研院所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集管理平台、工作平台和成果展示平台三位一体。

5、地质环境业务支撑系统建设

地质环境业务支撑系统囊括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系统、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系统、地下水监测与管理系统、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系统等共7大信息化支撑管理系统。

6、地质环境决策支持分析系统建设

建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各决策分析主题的评价指标、模型、方法、知识,建立地质环境评价指标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为地质环境决策支持和综合分析评估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撑。

7、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平台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对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整理、重组,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主题的多维数据模型及数据仓库。

方案分阶段实施 今年内将建成国家级节点

据了解,方案的实施将以国家级地质环境信息节点建设为基础,分阶段进行。2013年内全面启动国家级节点信息化建设,重点开展标准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基本建成国家级节点,并选取典型省份进行试点。

预计到2017年,基本完成国家级、省级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及条件具备的地州级、县市级数据节点的建设及信息平台部署,基本实现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四级体系的互联互通和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国土资源部希望通过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监测及保护的信息化体系,推动信息化成果的深化应用,提高地质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支撑及决策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