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进入全过程全要素发展阶段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3-08-14

农业信息化进入全过程全要素发展阶段
涉农信息服务临重大商机
 记者 胡虎
    贴有二维码标识的蔬菜在很多超市成为抢手货。

    编者按:6月18日,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江苏宜兴召开。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坚持政府引导、需求拉动、突出重点、统筹协同原则,力争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行政管理高效透明、信息服务灵活便捷,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此次会议无疑将带动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市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需求更加迫切,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村通工程、信息下乡到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运营商应当如何谋划推进方略呢?

    信息化成农业农村重要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从2004年到2013年,连续10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业信息化提出了指导或要求,信息化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支撑。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2009年,国务院印发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纲要》,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水平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这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明显改善。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完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县有信息服务机构、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点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国农业网站数量已达3.1万多家,其中政府建立的有4000多家。全国100%的省级农业部门设立了信息化职能机构,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70%以上的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乡村信息服务站点逾100万个。《农民日报》近日报道称,我国农业信息化已从过去单纯注重硬件投入进入到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并重,从单纯应用互联网到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组装,从单纯提供信息服务到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全过程和全要素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告诉《人民邮电》报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推出“金农”工程以来,国家对推进涉农信息化建设可以说相当重视。各相关部委从基础建设入手,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从三电合一、村通工程、电脑下乡、信息下乡到人员培训,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已建成能力大量闲置,应用效果不佳,例如中组部前些年大力建设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为了解决有网无用的问题,后来与商务部合建新农村商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目标用户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一步,要加快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应当从应用创新破题。

    应用创新日益聚焦现代农企

    如果说前些年,农村信息化的重点还更多集中在基础设施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服务平台的搭建,那么,移动互联、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的出现,将更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直接带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一线,让身处田间地头的农户感受到信息化应用创新实实在在的“甜头”。

    近年来,精准农业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推广。在新疆、黑龙江等地农场,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农机在上一年秋收作业时,定位取土样、监测作物产量,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能以地图为基础编制出播种、施肥实施程序。来年春播时,农场工人只需将数据卡插入农机监控器,借助测速传感器等,就能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完成变量播种和施肥。整地时,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自动控制的大马力拖拉机,耕地千米误差小于2.54厘米。

    3G、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也开始在农业领域示范应用。北京、江苏无锡等地,一些大型奶牛场引进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先进挤奶机器人;山东省“智能大棚”的建设已经覆盖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并在潍坊、临沂等多个地市推广,其中济南、滨州等地已准备规模化发展。 依靠物联网实现了“智能养殖”的江苏宜兴蟹农说,通过对养殖水质的智能控制,每亩可增产螃蟹10%~15%。给食用菌车间安装了远程控制系统的山东齐河康瑞源食用菌有限公司,实现了食用菌的精细化种植,用工数从原来的100多人减少到57人,生产成本降低了30%,并且由于食用菌成品率高,价格上涨了10%,产量增加了12%,纯利润提高20%以上。

    今年5月,农业部启动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点建设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以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理论研究,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适时开展成功经验模式的推广应用。

    涉农电商催生新型“信息农民”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方式,不仅改变着农业的发展路径,更改变了农民的面貌和素质。农民“触”网后,加速成长为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正在壮大。

    2006年末,江苏睢宁县沙集镇农民孙寒尝试在淘宝网上开店创业,试销简易拼装家具获得成功。到2012年6月,睢宁县在淘宝网共开有网店5500家,其中,沙集镇有3040家,包括天猫商城店126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农民网店(含县)总数为131万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电商人均月收入集中在2000元~5000元之间,“触网”农民收入远超普通农民。

    类似的情况在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农村纷纷涌现。浙江遂昌县是政府与淘宝网合作,以协会整合本地优势资源,在淘宝大平台开设第一个县级馆,构建了一个诚信、质量保障、交易可追溯的体系。浙江义乌的青岩刘村是利用全国乃至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淘宝村助力实现了城镇化。福建安溪的中闽弘泰,是利用网店的经营手段结合当地铁观音茶叶原产地的优势,短短几年就打造出了茶叶电商界响当当的知名品牌。浙江缙云县北山村的主导产业是户外运动用品,带头人吕振鸿走的是品牌运营和渠道管理的模式,旗下有百十家网店经营他的“北山狼”品牌,拿到订单后,有十多个代工厂进行生产。福建南安农民企业家潘春来自己做了一个集农村电子政务、电子村务、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世纪之村,并在各地村镇开设发展了两万多个信息点,开辟了以龙头企业自下而上驱动农村信息化的兰田模式。

    由于网络与电商的介入,农产品经营方式正由“先产后销”向“先销后产”转变。 在四川省北川县,通过北川维斯特电子交易市场,农民将自己种的木耳、当归等特色农产品销到了山东、北京等地,销路宽了,价格高了,更重要的是,信息通了,生产更有针对性、组织性。北川县农办负责人表示,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

    运营商应创新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需求更加迫切,农业信息化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村通工程到信息下乡,电信运营商担负了农村信息化的众多任务;而从信息下乡到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运营商应当如何推进呢?

    一直以来,运营商都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先锋和主力军。农业部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吉林省在“12316”热线平台、短(彩)信平台、乡镇网站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上,探索建立了“农业部门主导、电信企业投资建设、双方共同或委托第三方运维”的工作机制,目前各平台依靠自身运营收入即可实现业务拓展。浙江省与通信运营商签订农村示范点建设、降低农民短信费用等合作协议,政府实际承担的每条短信费用不到1分钱,浙江移动公司一次性投入1000万元用于硬件平台建设,电信公司对全省4300个贫困村信息服务点降低宽带接入资费,并免费提供接入设备。 一方面,运营商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市场信息走向对称,帮助亿万个体农户连接到网络大市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对运营商来说也孕育着一个巨大的市场。

    过去,运营商特别强调夯实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前后,运营商又花了很大代价推动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和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搭建,比如浙江“农民信箱”、吉林“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但更多的是属于公益性投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大规模推广的商用级产品还不多。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精准农业、智能农业日益作为生产经营信息化重要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不少专家认为,运营商挟“大屏低价智能终端+3G网络+信息应用平台”的优势,完全有实力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涉农信息服务产业链的整合者。以山东移动蔬菜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为例,借助二维码追溯系统,消费者购买蔬菜时,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随时随地上网查询产品认证状况等信息;农民通过这一系统树立了蔬菜品牌,好货卖了好价钱,实现了增产增收;而运营商也就把控了产业链,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的信息化应用,在全国率先让蔬菜进入拍码时代,实现了对蔬菜“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控。

    专家建议,针对农村涉农企业的旺盛信息需求,运营商应将增值服务商、内容服务商等整合在一起,向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服务,让大家投资见效,并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但这些都需要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比如,着眼于拉动农村、农业信息消费,国家应出台涉农农业信息化补贴政策。一是对农户上网及购买信息服务实行补贴,包括对互联网接入、农户购买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所付信息服务费等,建议给予50%左右的费用补贴。二是对应用信息化技术产品实行补贴。例如,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自主选择政府推荐名单内的产品,一旦使用就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先使用者的购买成本。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农业现代化为运营商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领域,并期待着有志创新者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