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3-08-14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家大力推动12大应用系统建设开始,经历了分别以1993年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和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为标志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为新世纪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把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作为2002年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各行各业都把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各部门、各地方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涌现出南海市、“金税”工程等一批典型。基础条件好的部门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已逐渐从大规模的网络设施基础建设转向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更加重视法律法规建设、人才培养、信息产业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基础条件差的部门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认识到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正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特殊意义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与我国总的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以及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相适应的。我国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以信息化手段为社会提供公开、公正的服务,最大程度地方便百姓生活;提高中央的信息管理能力,加强国家的统一领导,从而促进多年来存在的部门和领域信息割据、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安全隐患等要害问题的解决。  

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需要遵循的一些思路  

(一)要抓住“应用”这一龙头。

电子政务建设涉及面广,特别是涉及行政流程和国家安全两大核心问题。因此,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市场的作用,也不能离开政府的监控;既要重视安全建设,也要重视信息公开;既要重视政府办公电子化,也要重视为社会提供服务;既要重视网络建设,也要重视应用系统和各种信息库特别是基础数据库建设。  

但是,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抓住“应用”这一龙头。只有在分析清楚需求的情况下,才能规划网络建设技术水平要多高、覆盖范围要多广、节点要如何分布以及数据库建设的规模。例如哪些业务需要用信息化手段来改造,需要开发哪些计算机应用系统,哪些部门之间需要交换信息,交换哪些信息,数据交换量有多大,等等。  

(二) 要选好电子政务建设的突破口。

在“抓应用”的思路下,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管能力,必须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必须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因此必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工作。必须尽快拿出一份具有指导性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那些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一定要纳入到统一的规划之中;对那些在建或已投入使用的电子政务系统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

——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需要重点推进那些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领域的电子政务建设,如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审计、财政、银行、保险、证券、公安、民政等部门。

——数据库建设方面,要重点抓好那些跨部门的、具有全局作用的、基础性的信息资源库建设,如人口基本信息,组织机构基本信息,全国地理、能源、交通等基础资源基本信息等;

——网络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网络资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应用需求,制定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网络建设。

——资金投入方面,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投入,能委托市场做的就让市场去做,把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到社会和经济效益好的部门,防止大锅饭,防止浪费,防止重复建设。建议政府部门的应用系统、数据库、内部网络建设以及本级政府延伸到下级政府部门的网络建设由同级财政支付。

三、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情况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各地方、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起步不一,有的部门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在办公业务中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有的部门直到最近一两年才大规模开展信息化建设。但是,各地方、各部门领导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许多地区和部门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将信息化工程列为“一号工程”,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化专门机构并将其列为行政编制,从机构、人员,经费上保证信息化建设。  

(一)部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的部门已经完成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开始转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据调查,目前80%省市级以上的部门建立了核心办公类应用系统,95%以上的部门建立了辅助业务管理信息系统,30%左右的部门建立了领导决策支持类应用系统;通过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80%以上的省、部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主页,大部门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并提供主页开展公众信息服务,在南海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实现了“村村通光纤,户户可上网”;在已建成的数据库中,主要为部门资源数据库(92%),国家基础数据库不到8%,基本上都建设了自身业务数据库。据粗略统计,在现有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资金中,有80%以上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只有不足20%的资金用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应用系统开发。

(二)各部门和各级政府机构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行业、地区特点制定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如外经贸部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代码标准规范》为核心的代码标准、外贸单证格式标准、电子报文标准等三类20种国家和行业标准;深圳市提出了《深圳市电子政务2002-2005年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布了《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首都信息化标准化指南》、《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管理办法》。

(三)信息化工程效果显著。

如1998年我国外贸顺差435亿美元,但外汇顺收48亿美元;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专项工程实施后,1999年外贸顺差293亿美元,外汇顺收235亿美元,基本平衡,有力地打击了逃汇套汇等不法行为。又如“金关”工程较彻底地打击了假报关单套汇,保障了国家外汇储备安全,“金关”工程遏制了“三假”走私,1998年全国海关查获“三假”案件案值21亿元,1999年为3亿元,2000年为零。

(四)各地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

需从各地各部门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教育基础、产业支撑能力等因素,把电子政务建设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国家总体规划和布局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政务建设道路,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由于目前政务信息化缺乏宏观的全面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电子政务建设体制、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各地、各行业、各部门各搞一套,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重复投资的现象比较严重。

另外,由于各地的经济状况不同,信息化建设的规模、水平差异较大,农村以及中西部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例如,南海市信息化建设动则数千万元的投入,数千公里的光纤,这是经济不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无法学习的。据实地调查,四川省都江堰市人均财政收入不足500元,建设电子政务网络的资金压力很大,财政每年拨出用于网络的运行和维护专项资金仅为8万元,“农业在线 ”网站的建设的经费为4万元,电子政务系统技术开发专项资金为50多万元。这种模式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当然也是不可模仿的。

四、当前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把电子政务片面化,与国家信息化等同。

我们推进信息化建设,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要重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要抓重点工程及应用推广,还要通过应用切实带动各地信息产业发展;一定要防止“重电子轻政务”、 “重网络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 “重技术轻管理”、“重电子轻政务”等倾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进的发展道路,以便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要处理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信息化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政务”与“电子”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建网与应用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信息产业的关系;六是要处理好国家统筹规划与各部门各地方特色的关系;七是要处理好试点与推广的关系;八是要处理好东部与西部、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的关系;九是要处理好电子政务建设、城市信息化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十是要处理好信息化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三)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流程改革的问题。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进职能转变,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依法规范行政,最终做到行政业务流程高效、透明、方便,有助于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

(四)电子政务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滞后。

信息化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推进电子政务需要法制的支撑。要充分重视国际经验和法律的移植,妥善处理“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接轨、修改与新立相结合、实体性立法与程序性立法等重大原则,尽快扭转信息化立法滞后的局面,规范信息公开、电子商务交易、电子签章、信息化工程建设等行为。

(五)安全建设。

信息化建设增加了信息传播的便捷,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不健康信息甚至是反动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机会。目前,利用互联网,IP电话,手机短信息发送不健康信息、甚至是反动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电子政务建设涉及国家机关工作,必须稳妥处理政务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裹足不前,要建设与防范并重、标准与规范共管,确保我国政务信息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电子政务建设市场有多大?

总的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开销主要集中在建系统、建库、建网、安全保障和其他等方面。如果未来五年全国80%以上的政府部门实现信息化办公,全国3000多万公务员中有60%的公务员重新配置1套计算机办公设备,则仅PC销量一项就将达2500万台(按人均1.2台计算),以平均每台4000元计,那么仅PC(或NC)市场就将达1000亿元;按照硬件与软件之间4:1配置个人终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OA系统等软件,则软件市场容量将达250亿元。因此,仅整个公务员桌面系统的市场就将达1250亿元。如果加上全国2500余个县、600余个地市、46个省(市、自治区、自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和近90个国务院部门的电子政务局域网建设、传输骨干网建设(或租用公网组建电子政务专网)、电子政务数据中心(GDC)建设等国家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等的费用预计耗费在500亿元以上,其中网络软件、数据库软件等以10%计,则市场将达50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国家未来五年全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则全国电子政务市场将达2000亿元左右,其中软件市场将达30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分别在400亿元和60亿元左右。

由此可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无疑将为我国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