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如何融入中国电子政务?
来源:互联网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3
  人们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中国各级政府掀起电子政务建设热潮的时候,这些跨国IT企业是如何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中国传经布道的?它们是否有水土不服的症状?

  电子政务热逐渐回归理性,但中国电子政务市场的“金矿”依然对IT厂商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与一些昙花一现的国内厂商相比,拥有技术、资金实力和柔韧精神的IT外企,希望凭借这些先天的优势成为这块市场的主导者。  

  打造服务型政府

  互联网周刊》:在以电子手段构建高效的政府方面,美国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值得借鉴?

  李颂南(微软中国副总经理兼公共事业部总监):从全球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到今天,很多先进国家的电子政务,通常会有四个方位的信息化,即G2B、G2E、G2C、G2G,甚至更多,也叫做G2X(在严谨完善的认证授权机制保护下的全方位的交易引擎)。同时,有一些政府开始意识到,电子政务不仅仅要提供服务,还要提供个性化服务。现在,那些在电子政务方面走在前沿的政府,其电子政务体系开始向这个方向走,而且功能在逐渐增加和完善。

  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比较典型,从其网站上可以看到其特色反映在这几方面:首先有四个界面,分别对应不同定位的受众。其中,第一是对公众,第二是对商业或者说企业,第三是对政府的员工,第四是对政府与政府之间。它的主要目标是为员工服务,为公众服务,为企业服务,所以其每一项内容都跟服务相关,信息也跟受众关注的事情有关。比如说企业要向政府交税,在上面一点击就可以完成交税,如果要注册马上可以找到相应的内容。简单来说,美国政府是一个门户特色和定位都很清楚的电子政务案例。

  吴锡源(思科中国区副总裁兼政府及大企业事业部、金融财税事业部总经理):思科公司一直都在思考,怎样通过网络技术帮助政府机构提升工作效率与市民满意度,打造一个更有效的政务环境,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电子政务体系。

  我们注意到,在国外的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的交换越来越重要。美国科罗拉多州在建设电子政务过程中曾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州政府的网络存在多个独立架构,缺乏统一规划,限制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导致跨部门的项目不易沟通,而且由于这一限制,不同部门重复购买同一技术或工具的现象经常发生。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后来,在思科等IT公司的共同帮助下,科罗拉多州实施统一规划,建立统一的标准,最终构建了一个高速、灵活、易用和统一的核心架构。

  从世界范围来看,通常做得最好的都是比较小的国家,比如亚洲的新加坡,它要面对的问题比北京的问题小,很单纯。而对于整个中国来说,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一定会比较漫长,但是中国国内已经有很多很好的榜样,它们将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互联网周刊》:在把先进经验移植到中国市场时,你们是否遇到了一些本地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构成了进军中国电子政务市场的障碍?如何解决?

  李颂南:整体来说,中国电子政务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落后若干年,但具体来讲, 有一些环节和方面并不落后,比如说网络和硬件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电子政务整体能力很弱,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软件能力比较滞后,包括整体协调工作能力、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同、人和人之间的协同、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等,应用整合能力差,制约了整体电子政务的发展;第二,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如重电子、轻政务,重硬件、轻软件,纵强横弱(信息孤岛),以及不同单位及组织间的落差。

  对此,我们在中国推行的电子政务体系整体架构,特别强调了规划和设计,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我们会与他们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考虑近期和中期的政务发展目标;其次,整体规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第三,要从整体出发,均衡发展;第四,是在制定整体架构的时候,不仅考虑技术,同时也考虑制定标准和规范。

  吴锡源:无论哪个行业,在移植先进经验的过程中,都应该会面临本地化的问题,尤其是地理环境、人口状况、市场需求等等的不同,但这都不能构成我们的障碍,制定更加本地化、有针对性、适应需求的网络解决方案成为了关键。

  今天,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与深化体制改革,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从而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政府则集中精力和资源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同时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上。
  

  外来者的优势

  《互联网周刊》:在电子政务领域,中国本地也有很多有特点的厂商崛起,你认为相对于这些本地企业,IT外企的优势在哪里?

  李颂南:总体来说,微软有三个特点使我们受到客户的青睐:第一个就是我们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提供了非常有整合性的面向解决方案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使合作伙伴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展出非常多的适合不同业务逻辑的应用;第二个就是商业模式,微软的商业模式致力于使客户自己的IT人员能够把IT系统的复杂度降低,而且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我们会支持公司里面的IT人员创造价值;第三个就是合作伙伴,微软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一起为政府提供针对性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使更多的企业客户能够体验到Windows Server System等一系列微软的.NET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

  同时,微软有资深的行业专家,凭借他们对各个行业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加强我们同合作伙伴的配合,同合作伙伴一起面对多样化的市场,一起承担富有挑战性的项目,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从基于微软企业级产品的解决方案中受益,提高自身竞争力。

  此外,作为一家国际性的企业,我们可以把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引入中国,更好地帮助政府部门构建高效和具有前瞻性的电子政务系统。

  吴锡源:作为领先的网络设备及商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科有自己独特的全球优势,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政府机构都是思科的客户。例如,致力于行政制度改革的法国,更加强调电子化政府的管理,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提高对市民的服务,并使过去那些因繁琐和含混不清而屡遭批评的行政管理程式变得更加透明,更加人性化。再比如,澳大利亚的电子政务为联网政府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增强了政府的灵活性和合作应变性,更有力地促进了对统一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分享。

  10年来,思科中国一直致力于将思科在全球的最新应用与创新经验及时地引进来,以推动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通过这些全球的成功应用经验,我们可以帮助中国的政府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同类型组织需要多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获得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并以信息化增进政府的工作效率、提升市民满意度、不断迎接更新的挑战。

  2004年,思科还投资了3200万美元用于建立上海研发中心,将思科在中国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互联网周刊》:你们对中国电子政务市场前景持何种态度?对中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有什么建议?

  李颂南:近年来,中国的电子政务有了长足的发展,相信该领域的前景将非常巨大。微软将继续积极参与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希望以成熟的产品和完善的解决方案,为政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助一臂之力。

  就目前而言,有两个方面是国内的电子政务客户需要重点关注的:第一是信息化整体技术,特别是软件能力;第二个是整体、长远的规划。

  吴锡源:我们看到,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发展与变革,中国更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来促进自身更深的发展与进步,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中国的电子政务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政府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国家的“软实力”,而信息技术只是支撑这种“软实力”的手段。今天,中国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建设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中,需要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从信息整合、应急联动、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着手实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政府服务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