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网 更新时间:2013-08-14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子政务在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务部门主要业务领域推广应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明显提高。2011年,进出口纳税企业通过电子口岸平台,实现海关税费电子支付共计9100亿元,占海关税收总量的56%。“分类通关”系统已覆盖全国41个直属海关,改变了以往海关监管平均用力的状况,接单现场关员日均处理单量大幅下降。从2009年7月到2011年年底,全国海关将进口68.72%、出口60.17%的查验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重点审核货物 [5]。审计管理、现场审计、联网审计等建设工程已在中央本级和地方审计机关推广应用,提高了审计机关管理水平、计算机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效能。金审工程实现了审计署远程联网采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数据,为实施亚实时审计、以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进行多年度、跨部门的分析做好了充分准备。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建立了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企业、社会保障、资源环保、外资运用、经济责任和境外审计等10类专业审计的200多TB数据,有效支撑了对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的动态审计监测、大数据处理和风险仿真预测。从2002至2012年的10年间,由于信息化审计方式的变化,全国审计机关审计的被审计单位数增长46.73%,通过审计上缴财政、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拨款、增收节支、归还原渠道、挽回损失等形成的经济效益增长998.95%;移送案件线索增长277.53%。通过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各类制度增长39.94% 。金农工程16个覆盖农业各行业的信息采集系统相继启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信息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10个涉及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的综合办公系统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了行政审批业务管理力度,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服务子系统联网全国和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了近500个品种交易信息的每日规范上传、发布和两家批发市场电子结算信息的实时上传,为更好地开展批发市场农产品价格监测和应急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地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拓展社会公共管理内容,改进公共管理方式,并在人口管理、城市管理、基层社会管理及市场监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人口管理应用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化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延伸。据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达到历史新高,其中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约占80%,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2012年7月,全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覆盖率达79%,34个省级区中有27个省实现了与国家流动人口子系统的对接,全国流动人口各类协查、通报信息的月交换量约100万条,信息反馈率、接收率达到80%以上。数字化城市管理创新了传统城市管理方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从试点走向全国。截至2010年5月,全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城市超过128个,全国36个大城市中有30个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