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爆料“棱镜门”引发全球信息处理的新一轮恐慌。信息之于人们,早已不是“社会传播的内容”这一简单的概念。信息化作为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正在推动着社会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就没有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从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深刻影响着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信息化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2013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中,杨传堂部长说:“交通运输行业需要信息化引领,信息化要渗透到交通运输的各个方面,因此推进信息化很重要。”在这个会上,冯正霖副部长说,“转型升级目前是热门词,所有行业都在提,交通运输行业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是转什么型,升什么级。转什么型?就是要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向信息化行业方向转型。”
如何转型?交通信息中心应由技术定位向业务定位转变
就重庆交通信息化的现状,市交委主任滕宏伟2月8日在交通信息中心检查了春节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之后坦言,一直以来,我们在推动行业资源整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仍然无法充分共享利用、发挥整体效益,造成了资源浪费。
那么,重庆交通信息化如何发展?4月16日的市交委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会明确要求,要在“互动、利用、效率、共享”上下功夫。市交委总工程师李关寿在会上特别指出:一是各单位、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和优化现有工作流程,实现工作流程“电子化”;二是要深刻理解信息化建设的含义,改革创新工作模式,改变现有工作方式、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及公众服务水平;三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交通行业管理与决策。
最后,经过市交委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会和市交委主任办公会充分酝酿,达成一致共识:要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交通信息中心应由技术定位向业务定位转变,必须与交通行业管理业务和公众出行服务结合起来,信息化为交通运行监测、安全应急保障和公众出行服务提供支撑手段,用信息化解决行业管理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应用与行业管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信息化促进交通持续发展,以信息化支撑交通协调运行,以信息化创新行业管理,以信息化服务公众出行。
很显然,在交通信息化推进方面,安徽、北京等省市走在了前面。从4月23日至27日,由市交委副主任乔墩带队马不停蹄北上“取经”:安徽省2010年就在原省交通信息中心(2009年成立)基础上,增挂“省路警联合指挥中心”牌子(实际承担路网管理的职责),并于2011年将原省交通信息中心更名为“安徽省交通运输联网运行管理中心”,两个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模式;2010年北京市组建了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与交通信息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并在路政局、运输局和执法总队以及部分区县建立了分中心,为北京交通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入考察了安徽、北京和交通运输部的路网运行和信息化建设情况之后,乔墩一班人深刻感受到:尽管近年来我市交通信息化在便民为民服务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总体而言,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就视频传送这一最基本、最原始的目标而言,目前还未实现,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可看、可控、可测、可用,还有较大差距。
这在5月4日綦万高速滑坡应急处置现场感触最深。如果视频、音频信号在何时传递、由谁传递、怎么传递、传递给谁,再由谁综合整理上报等问题能够得到相应的规范和制度保障,事故现场将会得到更有效的处置。滕宏伟5月8日视察市交通信息中心时指出,必须落实交通信息化,实现应急指挥大厅“可视、可听、可说”。
转向何处?建立“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手段,一定会带来管理上的创新,有别于传统的管理手段,信息化需要寻找新的业务用户。”在随后 的考察报告讨论会上,李关寿表达了他的观点。
因此,建立我市路网运行监测和交通应急平台,只有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成立专门的交通运行监测和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加大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统筹管理力度和加快数据资源整合应用步伐,或许这样将会更好地推动全市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5月24日,由市交委研究室主笔的《关于以组建路网中心为契机完善我市交通运行监测和交通指挥平台的建议》很快提上了市交委主任办公会。
不仅仅是路网中心的架构,“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的概念在市交委主任办公会上得到了确认。市交委决策层同意将现“重庆市交通信息中心”更名为“重庆市交通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中心”。市公路局、运管局、港航局、执法总队和高速集团,在现有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内设若干个分中心,与委交通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中心是传递信息、互通数据和协调联动的关系,各分中心的人、财物和具体业务,均归口各行业单位管理和领导,做到“业务下沉,信息上收”。
“重庆市交通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中心”的定位是:全市交通数据共享交换中心、运行监测中心、出行信息发布中心和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具体负责全市交通运输运行状况的信息采集、监测、分析和出行信息服务;全市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运行监测和联网管理;负责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信息保障;负责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管理;承担市交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交通信息化的未来:消除“信息孤岛”,支撑行业管理
“抓住机遇,趁热打铁。”委主任办公会后的第三天,李关寿再次来到交通信息中心,亲自部署交通运行监测运行与应急处置中心的组建工作。
我们相信,通过大力推进通信基础网络、交通数据中心、运行监测系统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建设,统一数据采集、信息交换和数据库标准,加快完成数据集中和应用整合,逐步把各行业管理系统纳入统一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支撑行业管理,指日可待。
市交委主任办公会决定,力争今年10月底以前,各行业管理部门采集数据100%接入委里总平台、100%更新;12月底以前,对公路、车站、码头、运输车船等重点监控部位,视频信号能全部传输到信息中心大厅,图像、语音等信号能实时传递,真正做到看得见、听得清、喊得到,实现交通运行管理和应急的远程指挥和调度;2014年,交通各信息系统将全面运转,并在行业管理、安全应急、便民服务等方面,开发出新的应用系统,确保对行业运行状态能100%实时监测、分析预警,发布运行监测日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