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报到4G 缩小“信息化鸿沟”
来源:羊城晚报 更新时间:2013-08-14

 
    知道电报是什么东西吗?可能真的有很多“80后”尤其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不知道电报为何物。这两天传来的消息说,印度即将结束长达162年的电报服务,传统电报通讯业务即将走向尽头。消息传来,不少人纷纷涌入电报办公室,发电报给亲友表示纪念。

    对于老一代人来说,电报的确是重要的通讯联络工具,有如今天的一个报平安的电话或者短信。从骨子里来说,“50后”、“60后”等老一辈人对于电报有着很深的感情。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电报就是家书、电报就是资讯、电报甚至还是命令;而写好一份电报文,还曾经是语文课上的基本功之一,因为电报是按字收费的,写得越洗练、表达得越准确,越能体现电报的价值和魅力。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固定电话和手机的逐步普及,电报的势头就已经开始垂落。在一线城市,90年代中期如果到邮电局发一份电报,会有邮局工作人员随口问:“为何不打个电话过去。”如今在手机、网络满天飞的年代,再说电报,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了,可能到哪里发电报都还需要查找一番。
    时光在飞速前进,通讯世界日新月异。在以速度制胜的通讯世界里,电报越来越萎缩。工信部每一时段的业务统计数字大多围绕3G用户量增加了多少多少等等,对于传统的电报业务量已经很难列出单独的统计项。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今我们已经在4G的门槛边缘徘徊。近日最新传来的消息是,国家即将在今年内发布4G牌照,最快可能在9月份就将发牌。从普通的电报到快速的4G通讯,表面上是业务变迁,但早已浓缩了沧海桑田。
    不容忽视的是,在很多偏远山区也许仍然存在通信不畅的情况,前人早已预言的“信息化的鸿沟”即便是4G的到来也不会迅速消失,甚至局部还有可能扩大。尽管电报离真的告别不再遥远,但在特殊场合下,也许电报还将有它独特的生命力。“相见不如怀念”,更希望电报的继任者们——手机、短信、网络等新一代通讯工具,能够缩小“信息化鸿沟”,给人类带来真正实惠的便利。 (黄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