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3-08-14
  一、淮北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电子商务不断普及和深化。
  电子商务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平台。企业自身并不直接开展电子商务,而是为其他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专业服务。典型代表有淘宝网、善融商务、淮北文龙商城等。二是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企业通过自建电子商务平台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拓宽销售渠道,发展网络营销的目的,如新惠康商贸、顺达商贸等。伴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应用中的逐步深入,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依存度也在逐年上升。
  (二)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市政府与这个电信安徽分公司签署了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淮北”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在网运行基站总数达188个,宽带端口容量达24线,互联网出口达80G,宽带网络覆盖到所有的自然村,光缆城区覆盖达95%,集镇住户覆盖达50%,网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不断增强,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等应用日益广泛。电子商务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电子商务市场逐步规范。目前我市正在争创“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也为电子商务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三)电子商务支撑水平快速提高。
  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用服务、电子支付和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加快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90%以上的服务业企业应用了信息系统进行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助推了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二、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认知落后于发展速度。
  传统购物理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从网上购物需要一定时间,认为网上购物并不方便;社会化信用体系不健全,对网上展示的商品缺乏信任感;大多数人尚未掌握网上购物的方式方法,比如如何上互联网,如何在网上发布信息;网上的信息大多数是英文信息,对于相当多的企业和相当多的人来讲,文字的障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仍需优化。
  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但相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性及全局性要求而言仍显不足,应研究制订专题规划和行动计划,推进电子商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业态,产生了很多新的现象和问题,目前的政策体系大都基于实体经济制定,缺乏对网络经济发展的适应。社会化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
  (三)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大都处于初级阶段,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合产业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链,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瓶颈。其次,我市电子商务应用覆盖面和渗透率不高,无论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数比例、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的数量还是客户分布数量均较少。
  (四)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仍需规范建设。
  我市电子商务支撑环境建设与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程度的差距,尤其是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信用、标准、支付以及物流等关键支撑环节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些差距很多都是国家层面及历史遗留的,并不仅存在于我市,更不仅表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上。应该说,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这些问题更加突出,更加迫切地需要解决。
  三、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实施,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服务,提高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政府部门要对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出台全市规划及配套实施意见,战略上形成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框架,策略上既要统筹兼顾也要高瞻远瞩,内容上明确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定位及目标,梳理发展脉络,培育和发掘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和动力,借助“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助推我市电子商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面向大型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应用。
  支持我市大型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提高网上集中采购水平,利用电子商务促进产品分销和售后服务水平提升,建立具有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带动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有影响力的生产制造商,利用电子商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运作能力,缩短物流运行时间,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依托产业优势,建设行业电商平台
  。依托煤化工、食品工业、机械制造、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建设行业服务平台,推动分行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优化、打通传统行业产业链环节,支持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细分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四)创新培养方式,加强电商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人才教育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加强高级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