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用信息化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来源:三秦都市报 更新时间:2013-08-14

 
梦想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目标确定,制定计划,用心去做就行。这是王磊的实战经验。这个精干睿智的创业者坐在眼前,一身简单T恤、牛仔裤,满眼闪现的都是清晰稳重的光芒。

从出国留学,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到回国后一切从零开始自主创业,摸爬滚打近七年,如今,他事业小成,在推进国内煤炭安全生产及监管信息化发展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梦想不断实现,又不断起航。

“藏起”海归光环开卡车、做库管调研市场

15年前,像所有刚刚经历过高考、一脚踏进大学校门的孩子一样,王磊在重庆读着当时最热门的经贸专业,却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发现兴趣,找到奋斗方向,是在2002年作为交换生走出国门之后。

那时候,德国的“21世纪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已实行3年,信息技术领域包括硬件、软件、互联网等在内,成为该国仅次于汽车、机械等部门的第四大产业。这样的氛围中,王磊对计算机软件产生浓厚兴趣,并大胆由文转理,在企业管理之外,攻读网络自动化学位。这个选择,深刻影响了他此后的创业道路和生活志趣。

回国后,没有透露自己的海归经历,王磊来到母校所在的重庆,由底层做起,一边体验社会生活一边做市场调研。这期间,他开过卡车,做过仓库管理员,还和兴趣相投的友人开办了一家小公司,开始走上创业之路。1979年,王磊出生在铜川煤炭世家,从小生活在煤矿大院,对这一行耳濡目染,培养了深厚感情。2006年底,他回到西安,将创业视线重新锁定在父辈奋斗终身的煤炭领域。接下来一年,他做了大量基础信息搜集工作,开着车走访了大量煤矿,和省内外相关专家学者、老师前辈反复交流,最终创办了陕西中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他的梦想是用信息化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随着我国煤炭领域自动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成了大势所趋。2010年,王磊带领团队开始企业转型,从最初的给产业链输设备、做工程,逐渐走上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煤监部门无纸化、高效工作搭建网络平台的道路。

“2004年前后,国内煤矿矿难多发,我在参观德国鲁尔工业区煤场时却发现,那个年产量120万吨的企业,从领导层到工人总共只有27人,而类似的矿井在我们国内,职工加上亲属人数,往往都在上万人。”人数众多,流程不规范,管理不透明,使矿难难以预防。见识过国外的全矿井数字化先进经验,王磊认为,中国在煤炭安全领域弱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方式和态度。


改变这一现状,汹涌而来的全球信息化狂潮将提供最好载体。为此,王磊结合自己的兴趣,一直在努力。不久前,他和安监总局合作,在陕西煤矿试点搭建信息平台,目前效果初现,省内58家煤矿已进入煤监局联网,不仅能够实现许可网上申办管理,还能监控到矿井的实时安全信息。

“我觉得中国梦就是人人各司其职,一步步完成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为这个我的父母辈投入毕生心血的煤炭行业做出作为新生力量的贡献。”谈到眼下正在奋斗的事业,王磊滔滔不绝,而能将爱好和事业结合发展,则是他给所有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的最好示范。

本报记者赵蕾实习生王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