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3-08-14
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全市电子政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2013年全市电子政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工作要点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贯彻执行。
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3月20日
2013年全市电子政务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市电子政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全省信息系统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为宗旨,继续遵循“集中统一、整合共享、联合协同、高效安全”的总体要求,集约化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安全运维
1.完成全市“政务网乡乡通”工程。按照省信息中心的时间进度要求,全面完成全市政务网乡乡通工程建设,继续做好通信线路租赁、设备采购、系统集成、技术培训等工作,实现政务外网向232个乡镇的全面覆盖。
2.实施政务外网IP地址改造。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地址规划,重新调整我市IP地址资源,实现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无缝对接。
3.市电子政务内网升级改造。按照省委部署,依托我市已基本形成的电子政务专网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接入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审核机制,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机制,技术支撑机制,专家咨询机制等制度,按照保密要求对电子政务内网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各类部署在内网上的应用系统。
4.建设全市政务信息网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按照省信息中心的统一部署,再建设一套省市县三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与原有市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同步运行、互为热备。
5.进行9个系统的横向联网。为满足各系统应用的需求,继续对金保二期工程、国库集中支付、编办、统计、外办、档案、卫生等系统进行横向联网之外,今年再增加对财政票据管理、公共企事业单位等系统进行横向联网。
6.做好机房建设维护工作。按照省信息中心《关于省政务网年度巡检的通知》(赣信办字[2012]1号)文件要求,做好各县(市、区)政务网机房的运行维护工作,并按照下发的设备巡检表,认真检查各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做好相应的数据存档工作。
二、建设与完善跨部门应用系统,做好技术支撑和服务
7.继续做好全市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工作。按照省监察厅下发的《关于做好江西省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部署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托全市政务信息网,按照“部门职能不变、规范交易流程、统一交易软件、共享评标专家、集中进场交易、全程电子监察”的方式,继续抓好房建及市政工程招投标、交通工程招投标、水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四个行业部门在市本级的建设工作。全面规范四个行业部门的交易行为,提高工作效能、强化监督检查,构筑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廉洁的公共资源市场,满足交易各方、监管部门特定的业务需求,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问题的产生。
8.做好全市电子印章和CA认证系统建设。电子印章和CA认证系统是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网上行政办公系统的配套工程,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上饶市电子印章和CA认证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围绕“统一网络、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的原则,全力抓好涵盖市、县、乡三级所有单位使用的电子印章和全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使用的CA认证系统建设工作。
9.启动市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系统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要求,基于全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按照“统一受理、快速转办、项目代办、并联审批、办结告知”的要求,在市本级建设市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系统,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全面推进重大产业项目网上并联审批,进一步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服务创业发展。各地要配合当地发改委、工信委、行政服务中心做好并联审批流程清理,保证系统上线后各地能及时使用,实现市级重大产业项目的并联审批,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10.推进全市公共数据统一交换平台跨部门、跨系统应用。我市是全省的数据交换平台试点市,要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市利用公共数据统一交换平台跨地区、跨部门、多业务、异构系统和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需求,主要在阳光医药、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财政资金收支、干部人事管理、民生行风监督、司法执法监管、金保工程等九个系统实现数据交换,促进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有效解决“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问题,为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撑。
11.启动全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安全平台建设。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饶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饶府办字【2010】99号)精神,根据省审改办的安全平台建设方案的有关设备参数进行设备采购,严格按照省信息中心制定的安全策略进行配置上线运行。
12.建设电子政务统一电子监察平台。按照省审改办下发的《关于部署江西省电子政务统一监察平台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电子政务统一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工作,实现市本级对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医药、财政收支、干部人事、民生及行风、司法执法等网上行政行为、公共服务的电子监察。
13.全面建成并开通全市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二个平台、一个数据库、一个网站,一个综合评级系统、一套标准规范。二个平台指建立在上饶市政务信息网上的统一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服务平台;一个数据库指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数据库;一个网站指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披露等网上服务;一个综合评级系统指企业信用综合评级系统;一套标准规范指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标准、交换标准规范等。
14.建设开发政府服务专网暨权利阳光网。按照全省统一的标准规范,依托各地政府网站将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网上审批系统和正在实施的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系统、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平台等涉及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有关项目进行梳理和整合,开发和建设本地权利阳光网,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网上“一站式”办事服务。
15.建设应急指挥系统。按照省政府应急办《关于推进设区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的意见》要求,依托市人防地面指挥平台,以政务网为载体,充分利用行政中心大楼通信、网络、设备资源,在市政府办公厅内建设终端型政府应急平台。
16.启动全市网络版财政票据管理系统建设。依托全市政务信息网,按照“统一网络、统一软件、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的原则,启动涵盖全市市、县、乡三级使用的网络版财政票据管理系统,实现对票据的源头治理、收入监缴、规范管理、便民高效的目标。
17.启动公众电子服务系统建设。根据市政府下发的《上饶市基础测绘规划(2011-2015)》和《关于同意上饶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的批复》文件精神,依托数字上饶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在政府门户网站开发公众电子服务系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提供定期更新的地理信息以及信息查询搜索、路线查询、特色导航等特色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政府在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8.继续做好高级人才库、机构实名制等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建设涵盖各类人才、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相互衔接、动态更新的市高级人才信息管理系统;配合做好编办的机构实名制管理系统建设;全力维护好党委政府的公文传输系统,逐步建立应用系统的运行工作制度,确保各类应用系统的有效推广使用。
19.抓好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横峰县是省级“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要依托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政府网站、各类业务管理系统、应用及数据服务中心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要加强规划设计、整合信息化建设资源,清理规范行政职权、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确定便民服务事项、编制公布政务公开和政府服务事项目录,制定监察规则,利用平台全面、准确发布政府信息公开事项,实时、规范办理主要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并实现电子监察全覆盖。
三、加强网站建设,完善网站功能
20.大力推进全市政府网站群建设。一是构建统一集中的政府网站群,初步形成网站“资源集约、信息集中、业务集成”的三集成模式,全面提高政府网站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制定市本级部门网站规范,实现政府网站群隶属关系明确化、网上信息海量化、页面风格统一化、栏目设置规范化、内容管理智能化、用户体验人性化、服务对象国际化,真正体现政府门户网站的“门户效应”。
21.完善政府门户网站顶层设计。市、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要以用户为中心,紧紧围绕服务公众,打造服务型政府这个宗旨,按照省政府网站评估指标的要求,对当前网站的功能、频道、栏目和信息内容重新进行梳理,做好信息和服务的分类,优化频道和栏目设置,开展创新特色栏目的建设,整合内容管理平台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设计出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使用的网站,使网站的功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22.积极做好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报送工作。要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加大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内容保障工作的力度,及时更新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信息,特别是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报送,全面完整地公开非涉密的文件和公共服务等信息内容,并及时、准确地发布。
23.大力开展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在已建成的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平台基础上,汇聚各县(市、区)公共企事业单位,为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提供统一规范的平台,为市民提供统一规范的窗口。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进行网上虚拟办事大厅建设
24.加大力度开展在线访谈。着力建设在线访谈室,在网站视频直播的基础上,开发图文直播的在线访谈,增加在线访谈的次数。各县(市、区)政府网站都要建设在线访谈栏目,已经建有在线访谈栏目的网站要继续完善。
25.完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工程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完成信息综合检索系统建设,实现与国家级平台的对接。全面梳理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平台以及政务服务专网的栏目信息,制定三大平台的统一数据标准,研究探讨整合资源,建立市直部门统一登录发布平台,解决市直部门重复登录、重复上信息的问题。
26.做好全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依据《上饶市政府网站管理办法》,制定我市的网站绩效评估的实施细则和评估指标,指导各部门按照省、市信息公开的要求改进网站,采取专家评审、第三方机构测评、安全测评三种方式,对市直单位网站进行绩效评估。
27.强全市政府网站安全管理。一是建立定期检查机制,使政府网站安全保障和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二是加强信息安全责任制和保密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级保护、重要部门(岗位)人员管理制度;三是做好网站应急演练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应急预案,对网站的数据进行灾难备份
28.适时开展特色栏目和版板建设。在现有网站栏目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开拓网站栏目和版板,如网站手机客户端、公众版地图应用、网站虚拟办事大厅、网站无障碍版、网站英文版等。
四、全面推进已建系统的广泛使用,加强电子政务培训
29.继续深化使用网上行政办公系统。一是各级各单位要使用“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开展内部网上办公,实现单位内部无纸化办公。二是启用电子印章,实现各级政务部门统一使用网上办公系统进行非涉密正式公文“网上传输”。三是在全面测试,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正式使用移动办公系统开展工作。
30.全面使用全市网上审批系统。市审改办要抓紧制定系统运行、应用、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优化系统软件、数据库,明确网上申请、受理、审查、批准、发证等程序,明确系统管理员、业务管理员、窗口操作人员和监督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面推进我市网上审批系统的使用,保证在全省“不掉队”。
31.有效使用全市电子监察系统。市监察局要明确视频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考核、决策支持等监督检查的方法、指标;保障行政审批过程“看得见、管得住、改得了”,确保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环节的刚性监督,确保工作规范、流程真实有效、公开内容齐全准确。把推进系统的规范有序安全高效运行、应用作为今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作风整治年”活动的重要举措。
32.积极使用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各部门应主动采用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各类会议,提高会议效率,降低会议成本。
33.积极完善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是深化电子商务功能,重点完善网上农贸商城、电子结算系统、信用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等,实现网上交易。二是完善数据库。未来对现有数据库资源扩充完善,同时进一步加快重点数据库的建设,联网运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资源效益。三是开通多种登录方式,如手机、IPTV等,实时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发布。
34.加强公务人员电子政务培训。增加各个应用系统的专门培训班次,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电子政务培训,特别是网上行政办公系统使用培训,要做到各单位系统管理员和文件收发员能精用,各单位的机关人员能熟用,领导能常用。通过大量的技术培训,提升电子政务应用、管理和操作水平,努力营造电子政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优化电子政务发展环境
35.规范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各县(市、区)要参照市政府《电子政务管理办法》,规范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制定相关电子政务管理制度,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政府资金投资效益,推动我市电子政务的集约式发展。要将电子政务工作纳入到全县(市)里年终考核,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工作考核、奖惩机制。
36.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各县(市、区)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保障工作条件,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电子政务队伍。
五、加强信息报送,做好经济预测分析
37.做好信息服务和经济预测分析工作。各县(市、区)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室要积极开展信息内容服务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握好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专题汇编,做好《信息汇要》的编辑工作和经济预测分析,供领导参考。建立全市信息系统信息交流机制,实现全市信息系统预测分析和舆情信息共享。
38.加强信息报送和交流工作。各市、县(市、区)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室要及时将本地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电子政务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政府网站建设、经济预测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动态报送到省信息中心《电子政务通讯》,每年至少发表刊物1篇以上。要加强宣传、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