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传播时代的政府网站发展四大趋势
来源:国脉互联 更新时间:2013-08-14

 

  过去的十五年,政府网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惊喜。在政府网站出现前,我们透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这使我们很被动,一是我们无法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二是我们所接收的信息经过了媒体的筛选编辑,不再是“原汁原味”。后来,政府网站出现了,我们可以便捷地了解政府的动态、政策的走向等内容。再后来,政府网站确立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随之而来的是政府透明度的提升,公众办事成本的下降、双方互动交流的加强。到此,政府网站的发展路径出来了——离用户越来越近,也就是越来越强调服务和体验。

  当前政府网站的表现依然是可圈可点,理性思考政府网站的发展方向成为我们电子政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面临点击率不高、办事替代率不强、使用效果不佳等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在内容表现方面,存在内容虚、发挥少等不足,在应用效果方面,面临效果差、反应慢、新技术少、服务弱等问题,在制度保障方面,需解决约束多、支撑少、组织机构乱、制约多,后劲少、结构散等问题。

  作为电子政务的主要载体,政府网站已不能停留在“政府上网”阶段,应该追求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政府在线2.0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作为政府在线服务重要载体的政府网站已经开始了从内容为王到服务为王,从供给方向需求方,从有线向移动等方面的转变。如何围绕政府的核心业务和独有资源,做强做深服务,获取网络存在的社会认同,提升网络价值,已经成为许多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跨界、融合、创新和分享将成为未来政府网站发展的新方向。

  跨界是指跨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界限,实现异构网络之间的无缝对接。政府网站的兴起植根于互联网,这并不意味着其发展局限在互联网。相对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突破时空界限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数据的无线传输使用户不受空间限制,轻松接收和传播信息。同时,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刺激了用户随时获取信息的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与离线的界限愈发模糊,24小时在线成为趋势。据CNNIC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6月底,中国有5.91亿网民,其中新增用户7成是手机上网用户。因此,政府网站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进行创新设计,而不是照搬现有的东西。

  融合是指政府网站要融合社会化媒体,创新政府在线渠道,营造政府在线良好生态系统。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其用户数量已非常可观,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运用社会化媒体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政务微博账号数量已经超过17万个,较2011年底增长近2.5倍;截至5月2日的不完全数据,全国已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突破1000个。社会化媒体成为政府网站的一个有益补充。依托社交媒体这一集聚大量用户的传播平台,政务信息得以大范围传播,同时,便捷的交流渠道和方式能收集大量反馈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创新指服务渠道的创新。除传统门户网站外,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使用微博、微信、移动门户等新渠道。无论服务渠道是什么,出发点都应该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在线服务。目前渠道利用还停留在信息推送阶段,用户被动地接收政府发布的信息,这导致信息与需求的匹配度低。用户发布的微博、微信等内容是很好的“宝藏”,政府要做的就是“寻宝”。采集用户发布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明确他们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推送。

  分享指通过社会化媒体创新发展电子政务,改造政府网站的分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网站的访问量低的问题,提升政府网站绩效。当下,政府网站不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它存在于一个大的媒介生态系统中,各种媒体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通过分享按钮、链接、二维码等多种交互方式,政府网站信息得以在各种媒体间流动,扩大了受众的范围,无形中提升了政府网站的“访问量”。值得注意的是,与网站用户间松散的关系不同,社会化媒体通过熟人关系、兴趣爱好、地理位置等元素将用户联系起来,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网。政务信息沿着关系网络流动,到达更多的用户,而且关系越密切越容易形成口碑,提升政府网站的网站品牌和内容品牌形象。

  政府在线2.0跨越了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甚至物联网的界限,将政府网站和社会化媒体融合起来,并对服务渠道进行创新,对分享方式进行改造。跨越、融合、创新、分享将成为政府在线的发展新方向,与政府网站过去的发展经历一样,服务能力的提升始终是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