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思考
来源:扬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3-08-14

我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思考
——在江海学院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首先,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完成、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等、靠、要,必须依托现有条件逐步实施。其次,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观念的改变。第三,教育者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这是重点。

    我认为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做好以下准备:

    熟悉教育信息化环境

    就现在高职教师队伍的平均计算机使用能力水平来看,多数教师能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和IE等的基本操作,但对这些软件深层次的应用了解不多,对数据库、网页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以及各个专业的有关专业软件等使用就更加陌生。所以要适应教育信息化,首先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常用软件的学习。要完成这种提升,除了通过网络收集已有资源,恐怕大量资料还需要自己去制作,这就要求对一些常用软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教育信息化从个人所讲授的课程做起

    无论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使用的云平台、云空间,还是江苏很多学校使用的天空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平台,都只是一种平台工具,都要求教师把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各种资源放在网络上,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这些资源主要包括图书、课程标准、课件与教案、网络资源、录像资料、实践教学、习题、答疑库、题库等等,而这些资源都要每个老师去搜集、整理、加工、制作,变成教学的有用之材,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首先是基本教学资源。比如课程标准、课件与教案、习题、试题库等。课件与教案放在网上是为了便于学生自学,习题和试题库则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学习效果自我测试。

    其次是实践教学类资源,比如实践教学的指导书、大纲、思考题等。这些资源可以有效地弥补实验、实训条件的不足。

    第三是拓展类资源,比如图书和网络资源,这里的图书主要指教辅用书、报纸杂志等。主要是向学生打开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到哪里去获取有关这门课程的课外知识,以便自学和提高。

    第四是交互类资源,比如答疑库,包括重点、难点问题的详细解析,学生创新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与老师的网络互动等内容。

    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间,也超越了先前的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说,教师会更辛苦,要付出的劳动更多,对此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