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镇前沿
【编者按】加快“三农”发展和建设“城镇化”是“十八大”后一个重要的发展命题,更是一个深化改革的课题。最近,广东省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广东省产学研促进会、广东省专业镇促进会联合召开“创新驱动·优化发展”加快广东农业专业镇发展研讨会。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宋海,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会长付文军,以及来自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探讨以农业专业镇为抓手,突出创新驱动,促进“三农”优化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和思路,谋划服务“三农”和城镇化建设的新举措。
本版将陆续摘编与会专家学者的演讲,探索广东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
用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0年来,广东省科技厅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立功能强大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基层服务网络,以多媒体、多终端、多网络的方式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帮助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更快捷、更廉价地获得技术、市场和产品等信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
整合资源 建立综合信息平台
一是建立信息联盟。打破政府部门信息分割格局,省科技厅联合省信息产业、农业、教育、劳动保障、卫生、气象、物价、电信、旅游等部门建立了农村信息资源交换制度和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建立社会化信息服务联盟,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经营实体和农业专家密切合作,将各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组合,扩大了信息来源,形成功能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建立跨区域合作信息联盟,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建设流程系统,进行农业信息标准处理,实现各地区的信息统一整合,避免了信息化的重复建设。在全省布设180多个信息采集点,形成30多个专业数据库,拥有1000多万条信息,形成了互通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
二是开通信息“专列”,提供特色服务。根据农民信息需求,对海量涉农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工、编排和综合集成,先后开通了农业科技、物价、农贸、文化、健康、党建等10多趟信息直通车“专列”,大幅提升了农村信息服务的综合性、时效性和特色化水平。提供特色化、个性化服务。例如,推出移动信息特色服务,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以短信、wap以及语音等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等多项实用信息内容,帮助农民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实现产品增值和增收。推出放心药配送服务,由“放心药直通车”一站式配送到村,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将质高价廉的药品直接供农村卫生服务站给农民实惠,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推出特色劳务管理服务,以互联网、短信、手机上网等多种方式把工种丰富的劳动用工和培训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推出农资供应商特色服务,把农资配送和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农资配送服务系统和农业产销服务系统,帮助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农资公司发展壮大。
提供多样化的农村信息服务技术和终端
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支持多媒体(语音、数据、视频),利用多网(语音网、移动网、卫星网、广电网)覆盖全省,支持多种终端(固定电话、短信电话、手机、pc和电视机),农民可以按需选用,保证24小时全天候供应各种信息。
以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为龙头,建立了涉农网站180多个,延伸到全省市、县、乡镇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全方位提供及时、持续的服务。
提供网上在线专家咨询服务,具有良好的双向互动功能。按照信息内容的分类,分别设立了各专业委员会,专家通过在线解答、咨询培训、实地指导等形式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
依托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报务平台,于2008年4月28日在全国率先开通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热线,并列入国家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第一批试点。
建立“站点+人员”紧密结合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体系
以村为单位建立信息站服务体系,形成了突破“三农”信息化障碍的“桥头堡”。各个信息站都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设备,提供生动、易懂、活泼的学习信息和课件。目前,全省20个地级市和67个县(市、区)建立了“直通车”工程服务机构,建立镇村级信息站2000多个。通过信息站,广大农民群众可以直接与外部的市场、技术、政策、人才等信息实现零距离。
建立信息员服务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层级健全、服务高效、进村入户的基层信息传播和信息采编队伍。信息员队伍有效地解决信息渠道不畅,信息不能进村,需求不能出村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为保障信息员队伍的高效运作,建立完善信息员培训、补贴、考核和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员队伍培训工作,组织编写系列培训教材:农村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用指南、农村信息经纪人实务等。目前,全省已经发展农村基层信息员近万人。2005年以来,省科技厅还与团省委合作开展了“信息直通车——广东青年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团组织优势,选择优秀团干部担任信息员,发动近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农情信息调研、网站建设等帮扶工作。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信息化运营机制
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的发展机制,较好解决了农村信息化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信息直通车”工程组织成立广东村村通科技有限公司,坚持“聚焦三农,优质服务;市场运作,自我发展;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原则,通过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和商业模式,实现企业有收入、农民得实惠的“双赢”目标。在提供优质“三农”信息服务和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市场运营主体与各专业运营商、农资信息和产品代理机构等合作开拓增值服务,获取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交易、投资融资等上游服务费,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收益。
建立“三网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实现了天网、地网、人网的“三网合一”,较好解决了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单一、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三网合一”机制的核心,就是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方式。通过“三网合一”机制,“信息直通车”工程因地制宜地发挥各种信息服务方式的作用。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农民拥有电话、手机甚至电脑等工具,“信息直通车”工程就直接通过手机短信、网络、语音电话等方式让他们获得最快最直接的信息。在欠发达地区,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本身的教育程度也较低,“信息直通车”工程就更加注意发挥信息站和信息员的辐射和帮扶作用,依托信息站开通电脑网络和视频终端,利用信息员、报刊、宣传栏、广播、宣传单等农民易于接收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
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积极推动涉农信息在广大农村低成本、高效率传播,提高了农民收入、农业效益和农民素质,初步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已经使2000多万农民获得收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广了新技术。如惠州石湾镇200亩马铃薯种植田,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均亩产增加了500公斤,为种植户增收20多万元。
发展了新产业。如兴宁市养蜂户众多,他们通过“直通车”工程引进外来投资,开发出蜂蜜养生酒、蜂蜜灵芝茶、蜂蜜溪黄草茶、蜂蜜板兰根茶等新产品,提高了蜂蜜附加值。
开发了新市场。如蕉岭县通过“直通车”工程带动下,成立了蔬菜协会、养蜂协会,将产品销往港澳市场。
培养了新农民。如四会市下布村通过信息直通车活动中心,为种养大户免费提供上网操作培训,已培训专业户500多人次。信息化优化广东三农发展成效显现。
(本文节选自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佛山市副市长刘炜在研讨会上的演讲,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