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云中求变”
来源:计算机世界杂志 更新时间:2013-08-14

 云时代,传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和做法已与师生需求完全脱节,高校信息化建设思路亟待转变。

云计算的兴起,对IT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得IT的注意力和创造力集中向云端、终端快速转移。这会对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深刻影响呢?

物理网络建设至上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单机MIS系统到现在的数字校园建设,高校信息化建设这些年主要做了两件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物理网络的建设(包含互联网自有的服务)。在这20多年间,高校在数据库技术革新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研发、修改、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请注意是管理信息系统,而不是广泛的信息系统),并在这个层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互联网进入中国后,管理信息系统又进而向数字校园发展,同时各个高校开始了轮番的物理网络(校园网)建设,主干网络从十兆、百兆迅速走向千兆、万兆。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虽然2005年数字化校园建设就开始兴起,但是其重点仍然集中在物理网络上。

一直到今天,虽然数字校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核心却始终停留在OA系统,整个系统也仍然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的主要任务还是物理网络(包括双绞线、光缆、交换机及相关服务器)的维护,学校网站的内容和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发展缓慢。究其缘由,还是因为传统的观念只承认这些才是成绩、政绩。

诚然,在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建设内容在不断改变,比如不断增加着诸如课件、精品课程、教师授课视频、电影、娱乐体育信息等信息资源,学校的教室也大都建成了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也几乎全部使用PPT授课,而且其中有的教师还在PPT中插入了电影、视频等资源。但是这些资源中受到师生好评的并不多,这与我们的信息中心并不是以师生为核心,而是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有着很大的关系。打造这些资源的最初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评奖等,而并不是真正为了满足师生的需求。另外,学校并不允许老师、学生自主开设论坛、园地,讨论、交流和发表自己的奇思妙想,再加上多数老师、学生也不愿意、不适应与自己的同学、同事、学生、老师在网上开展各种关于教学的讨论。这么一来,许多资源最终都变成了形式。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北京、南京等地的一些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建设掌上校园,把信息系统优化整合后搬进手机,其中加入了许多师生非常需要又喜爱的内容。比如,刚刚上课的视频(课上没听明白的,马上再听)、查询医药费报销情况、工资查询、考试地点以及时间安排查询等,利用移动通信和智能手机为师生提供了新的服务内容和方式。虽然其目前提供的应用资源还不够多,但是其方便易用、覆盖面广,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云计算兴起意味着什么?

云计算的迅速崛起意味着内容网络的兴起,这意味着网络将跟电视一样讲究“收视率”。其实从网络诞生起,人们想要的就是能按需供给的内容(信息资源)。在此背景下,云应运而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云可以提供IaaS、SaaS、PaaS等多样服务,通俗地讲,云为人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按需内容供给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与此同时,由于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网络开始步入移动互联时代。而且,随着3G、4G的部署,Wi-Fi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展,移动网络将渐渐成为主流,使其成为随手可得、随时可用的公共服务。当然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有线网络的需求会渐渐减退,这种应用模式的改变将使PC机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进一步加速走向泛在计算时代,这个过程也许比人们想象的快得多。

现阶段,国外运营商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云端和终端的研究与开发中,而国内各运营商也已经明白了内容为王的道理,新型的内容提供商正在不断涌现,并不断推出新的应用。上面所说的掌上校园就是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一个信号。 那么高校在这场变革中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该如何面对呢?

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转变思路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高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在不断大力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高校也开始注重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与云环境下的资源要求还相去甚远,而且很多高校还没有深刻意识到即将发生的重大变革。

其实,除了上面所说的掌上校园,部分高校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不少高校的学生(尤其是90后的学生)在宿舍里已经不再使用学校的网络了,他们自己购买无线接收转换器放在窗外,选择一个信号最强的运营商,然后引入室内接上AP,这样同房间甚至几个房间的同学就都可以上网了。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不愿意上校园网?其实内在原因大家都知道的,除了校园网一直无法完全解决的维护以及教育网与公网的带宽瓶颈问题外,校园网上没有他们想要的信息资源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这一点,看看美国大学的网站内容,就会了解其中的差距,而这恰恰又是云给我们提出的挑战。

反观发达国家的大学,他们早已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当云兴起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实现;而我们由于没有那么多资源(建设那些资源需要转变观念和时间),学生当然会选择离开。如前面所述,当网络走向无线,学校又无法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时,学校的有线网络还有存在的必要和条件吗?除此之外,由于当前学校信息中心或者网络中心的重点仍然是物理网络的维护(而事实证明这个维护也无法做好),突然想要做资源服务又谈何容易(不再像校园网那样买点设备就可以)?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一些敏锐的公司已经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并开始致力于相关教育资源的开发。他们除了能够提供免费的内容外,还有创新的观念和能力,并且正在成长为面向教育行业的内容提供商。教育本就是全社会的事,然而当教育真正变成全社会的事后,校园信息中心该去向何处?

信息中心,从名字上看,本就应该是信息资源及服务的提供者,但是当前的高校信息中心并没有随着需求与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再加上学校主管领导和信息中心本身对信息化的认识局限,以及传统政绩观的束缚,一直以来高校都是偏重于物理网络的建设,并没有逐步转向以师生为核心的资源建设。所以,高校信息中心应该加快转变,从物理网络的维护中脱身出来,促进和加紧资源建设、开放教学讨论平台,让师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教和学,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信息中心如果不改变“维修工”的现状,将无法改变被淘汰的命运!也许有人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人家能过我也能过,听天由命。或许,你想的太乐观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你不做自然有人会做,计算中心的消亡就是明证!所以,认清发展趋势,转变观念,改变以OA为核心的现状,尽早建设高“收视率”的资源平台是最好的选择。W

作者简介

陈俊良,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原南京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现任全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学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从事了高校信息化工作40余年。

听天由命,只能等死。云的兴起,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转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