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跟上信息化时代步伐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3-08-14

于洪志: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跟上信息化时代步伐
 

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每一个民族都希望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实现在计算机上的应用。如果计算机上没有少数民族文字,那么‘少数民族进入信息化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洪志4日表示。

曾带领课题组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藏文视窗平台、第一个藏文字处理软件,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藏文网站,于洪志被媒体称为“藏文计算机研究的开拓者”。

事实上,除了最初在藏文信息化领域取得的成就,今年66岁的于洪志教授,至今在推动少数民族信息化发展中,保持着极大的工作热情。

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其团队就做到了电脑文字识别功能,如一篇少数民族文字,只要在扫描仪上一扫,就变成可编辑文本。近几年,她正在率团研发少数民族语言的机器翻译,如一篇藏文,通过一个按键命令就变成汉字或英文。“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种应用非常方便。”

正在研发的还有少数民族语音合成,如一篇藏族文字输入电脑中,电脑可以就此朗诵出来,而且朗诵没有“机器味儿”,有着人类自然的表达效果;少数民族语音识别,如只要录入所说的话,计算机将其自动生成为文字。

“我们确实是跟着汉字后面做,但同时还要努力在高科技领域发展一条民族新路。”于洪志认为,不能因为所做工作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就速度慢一点。现在全球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只要一落后,目前已开发的所有软件都会被淘汰。“我们要跟上最先进的技术,如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等。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工作”。

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科普教育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远程教育课件,已通过于洪志团队研制的云平台对外发布。其中“藏语远程教育网”,自2012年9月运行以来,点击率超过30万,超过80%的用户来自北京及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地区。

藏文、蒙文、朝鲜文的数字图书馆也相继成立。此外的研发成果还有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朝鲜文古籍保护系统等。

谈到上述成就,于洪志说,这些年国家投资给民族地区铺上了很好的光缆,硬件上民族地区和其它地区没差别,但“有路没有车”,上述成果就是他们为这条路上准备的车。“我们希望能实实在在地为民族地区做一些服务,为少数民族民众提供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手段。”

2012年,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获批民族信息技术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经过30多年历练,该研究院成长为一个多民族、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团队。学院16位教职员工,除了汉族,还有藏族、蒙族、维族、回族、哈萨克族、土族,专业领域更涉及数学、自动化等,加上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民族学生,该学院可谓一个和谐团结的大家庭。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先进技术发展,身为民族院校的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少数民族科技文化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努力。”这位在少数民族信息化领域钻研30余年、双鬓斑白的老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