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加快建港兩岸「三通」共用
来源:大公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江陰港:首倡「兩岸共用大港」眼下,兩岸經濟的融合已呈現不可逆轉之勢,位於海峽西岸的福建,著眼於「三通」後推動海峽兩岸經濟區的整體規劃、發展,有目的地加大了港口資源優勢的開發、利用。據悉,明年元旦,大廈門港建設將正式啟動。位於廈門灣的東渡、海滄、嵩嶼、劉五店、客運港區以及漳州的招銀、後石、石碼港區等八大港區將整合成大廈門港。此舉的目的不僅在於促使廈門港向台灣海峽區域性航運中心和國際集裝箱樞紐港發展的目標大步邁進,更在於實現兩岸「三通」後,向海峽兩岸經濟區提供共用的港口資源。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史 兵

特約通訊員 沈 萱

在近年來閩省掀起的港口建設熱潮中,由外資參與建設的福州江陰港是第一個提出「兩岸共用大港」定位的,這裡是大陸距台灣本島最近的深水大港。

江陰港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江陰半島,十三年前由閩籍僑商巨子林文鏡發現、勘測、規劃,並與新加坡港務集團、福州港務局聯合投資,於二零零二年建成了第一個五萬噸級深水碼頭,現已開闢了十餘條國際幹線。二零零四年歲末,二、三號深水集裝箱碼頭同時開建。同時,林文鏡還與台商聯合投資興建一個二十萬噸級的集裝箱碼頭。

據悉,早在開發江陰半島之初,林文鏡就提出:要把江陰港打造成兩岸共用大港。他說:江陰港可建一百個以上一萬噸至三十萬噸級的深水碼頭,還擁有五百平方公里的廣闊腹地,是世界上少見的深水港區建設之地。由於這裡距海峽東岸的基隆、台中、高雄三大港口的距離都在三百八十公里之內,而台灣三大港目前只有高雄港一個十萬噸級的泊位,已再無建深水大港之地。由於台灣現有港口均超負荷,嚴重制約了台灣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據測算,如果台北企業使用江陰港比使用高雄港費用便宜了一半以上,也節約了許多時間。所以,台灣經濟要發展,必須要借助海峽西岸的港口。這樣,江陰港客觀上就成了台灣的第四大港。

大廈門港建設 明年元旦啟動

正是著眼於實現「三通」後的海峽兩岸經濟區的融合、互動,在兩岸共用港口的理念下,廈門港區已開始了整合廈門灣的港口資源,統一規劃、管理並合理利用的行動,使廈門港朝向台灣海峽區域性航運中心和國際集裝箱樞紐港發展的目標邁進。

據介紹,根據福建省政府通過的新《廈門港總體規劃》,在明年元旦正式啟動的大廈門港建設中,將整合廈門灣的八個港區,這意味著廈門港的概念將突破廈門行政區範圍,向漳州行政區延伸。這樣,廈門港的深水岸線將比目前增加十四公里,達到四十公里。在「十一五」期間,八港區將建設完成深水泊位三十個,其中集裝箱專業化泊位十七個、多用途泊位三個、液體化工泊位三個、散雜貨泊位六個、通用泊位一個,建設航道項目六個。最終,大廈門港將形成年貨物吞吐量二點六億至二點九億噸,集裝箱吞吐一千七百萬至一千九百萬標箱的能力,跨入世界大港的行列。

在新的規劃中,八個港區的功能在資源整合後將重新定位:東渡港區、海滄港區、嵩嶼港區重點發展中、遠洋集裝箱幹線運輸;招銀港區重點打造近洋、國內沿海運輸格局,兼顧海灣、海峽客滾運輸;漳州後石港區發展為大型臨港工業區配套碼頭;劉五店港區是遠景廈門灣發展重點港區,發展方向以集裝箱運輸、臨港工業開發為主,並服務於對台「三通」;石碼港區以發展中小泊位為主,為漳州市和龍海市地方物資運輸服務;客運港區包括和平作業區和五通客滾作業區,發展海峽、海灣滾裝運輸,沿海、短途旅客運輸以及為城市生活、旅遊服務。

港口開發 帶動全省經濟發展

在十六日召開的福建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福建省長黃小晶在談到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時表示:要把港口開發建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推動。

黃小晶說,明年閩省將加強深水碼頭和大中型泊位建設,重點抓好嵩嶼港區一期、江陰港區二期、泰山石化中轉碼頭等大型專業化泊位建設;加強深水航道建設和保護,配套建設港口公共設施和疏港公路與鐵路,提高港口綜合吞吐能力;拓展腹地,整合港口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帶動臨港新區建設,實現港城互動,港城共榮;積極發揮出海口優勢,依托高速公路、鐵路大通道,加強與內陸地區的聯繫,更多地吸引中部地區貨源,增強港口輻射力量。

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也強調指出:「福建突出的優勢在於港口。閩省岸線港口資源豐富,深水港資源居全國首位。在東部沿海省份可開發港口資源所剩不多的情況下,這種優勢就更顯突出,是福建新階段發展的重要潛力所在。未來,福建省要堅持高效開發、集約開發,逐步形成規範化、大型化、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現代海峽西岸港口群,以此帶動沿海及全省經濟的發展。」

閩省這兩位黨政一把手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這番講話,兆示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將進入一個大型港口群的建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