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运用信息技术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整合、传输、通过控制信息流,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供规范、高效、优质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工商部门掌握着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和监管执法数据,是实施政府信息共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最基础性信息资源,是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库的重要内容。工商部门的数据建设事关全局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事关政府综合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数据质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来服务发展和监管市场,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加强信息化基础对数据质量产生影响的综合建设。加强业务平台的建设,保障相关软件系统的健全性、功能的完备性和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由于系统错误、误差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强化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做好信息基础网络优化,做好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内部网络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思维和手段严把数据入口关,在业务流程中规范数据采集行为,确保入库数据质量。根据数据标准制定采集规则,对不符合数据规则的数据及时提醒和拒绝保存。关联的数据之间,实行联运控制,确保数据的固有质量。
加强信息化对数据质量起到保障的制度建设。只有制度规范深入人心,数据质量的提升才能得到长期有效的落实,减少由数据采集、再加工等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带来的数据质量问题。按照市场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书式档案、入库数据和全国联网数据“四相符”的要求,从基础数据采集规范抓起,确保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从源头上保证工商数据质量。任何一个数据产生至少实行一人录入一人核审。完善信息化制度对数据质量的检查规范,经常性的进行数据质量的检查,检查标准既要保证数据的录入质量,及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关联性;又要注重数据的绝对质量,即数据的真实性、完备性、自洽性。
加强信息化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的应用能力建设。一个部门数据质量的提升,需要每一名干部职工,从提高自身对数据质量的思想认识做起,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准确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实践中不断落实。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应用,在应用中安全发展。以岗位资格制度促进质量提升。需要把操作中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作为每位工商人员必备的业务素质。以干部骨干推动质量提升。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发挥业务骨干的积极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创先争优激励质量提升。加强对数据质量的考核,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提高干部职工的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