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周刊 更新时间:2013-09-09
大数据在2013年的人们看来,是一件多么时髦的事情。仿佛谁不谈大数据,谁就落后于时代。
但实际上,大数据是33年前的一个“古老”概念。托夫勒在1980年的《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则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经“考古发现”重见天日,一鸣惊人。
这种感觉,是不是象看《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写锦囊似的?托夫勒这话,我怎么听怎么觉得象第五十四回里诸葛亮讲的:“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这第三个锦囊打开一看,上写着:汝上信息高速公路后,到第33个出口,收费站将令汝出示“大数据”,密电码对上了,方准通过。
闹了半天,大数据原来是信息化这出大戏的一个子集。大戏刚拉开帷幕,后台早就规划好了。我们投入角色之中,见一出是一出。演完了前一出,兴冲冲地奔向下一出。以为是一出新戏,没想到它早写在脚本上了。
就大数据本身来说,它确实对着住“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这个断语。我们要想在信息化上出彩,还就是得以大数据为华彩乐章。这个没有任何问题。
我感慨的是,为什么随便拿一个33年前的古老“概念”,就可以让我们当时髦来激动半天?这说明我们落后得太远了。观念至少比托夫勒落后了33年,相当于一代人的差距。也就是说,这个老头的思想比年轻一代要年轻得多,而我们年轻一代的思想比老头老得多。如果中国人在改革开放30年前那次遍及全国的《第三次浪潮》热中,一边搞家庭联产承包种玉米,一边惦记大数据的事,琢磨20年,至少比美国提前10年引领大数据潮流,在时间上是来得及的。中国年轻一代,思想为什么这么古旧保守呢?除了读《互联网周刊》比较少以外(开个玩笑),可能与看多了还珠格格之类古装戏有关。
其实,叫托夫勒预言准的,不光有大数据,还有体验经济,也是提前33年(1970年至2003年)预测准了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而且奇怪是,也不早不晚,非到100年的1 /3时点上精准兑现。我想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比较少见,当然《三国演义》不算。
因此我又有了另一个感慨。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理解什么是第三次浪潮。我们以为自己理解的那个第三次浪潮,其实只不过是它的表象,只要又变出一个花样,就不认识了,一会儿叫它大数据,一会儿叫它创客,一会儿叫它云计算……就好象第三次浪潮是范冰冰,但她变成金锁、庄姬、宁灿、辛然、武月,就以为是一个个不同的人,非得象《泰》那样现原形才认得一样。
说来说去,我想表达的是,包括大数据在内,我们一方面追时髦,一方面还要悟所以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阿里巴巴现在有点象样子了,不再东一榔头B2B,西一榔头商务搜索了,而改称新商业文明了。就好比确定了一条路叫京藏高速,就不再是这一站八达岭,下一站张家口……而是京藏的第几出口、距离西藏多远多远了。
到了这个境界,我们每个当下,都是一个33年后。我们就会从每个今天之中,发现代表明天的那个“时髦”所在。记得我十年前在凯宾斯基饭店拍托夫勒马屁,说他是未来学家,他眼一瞪说,我才不是未来学家呢,我只是一个记者。就是在教我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