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统计局刊登文章称,近日两次与基层统计员共同参与活动,两次看到基层统计员纯朴的眼中流下动情的泪水。
一次是在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7月30日,我和局里的同志们去西城区月坛街道听取基层统计人对国家统计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轮到月坛街道统计调查队队长杨淑敏同志发言时,这位年过半百的基层统计人,几度哽咽,泪流满面,难以开口,冷静数分钟后断断续续地讲到:“马局长,我们在基层搞调查太难了,一些调查对象不配合,门难进,话难听……”
一次是在9月12日国家统计局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上。当我讲到大家要多理解基层统计工作者,他(她)们工作太艰辛、太不容易了时,在座的江苏无锡江阴市周庄镇统计站站长刘敏芳,一个年轻利落的基层统计人顿时热泪盈眶。
我在为我的同事、我的姐妹——这些最美基层统计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不禁扪心自问,她们为什么流泪?
是任务的繁重。我们国家、地区和部门的调查任务,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既有月报、季报、年报,又有普查和各项调查,所有这一切都要靠基层统计人来完成,真正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季复一季、年复一年从事着这些大量的、繁杂的、要求又非常严格细致的统计工作。正是他(她)们的艰辛努力才撑起共和国统计这座大厦,正是他(她)们的严谨细致才保证了中国统计大河源头的清澈。但他(她)们也是血肉之躯呀,能长久地肩负起这过于沉重的担子吗?
是工作的艰辛。仅仅任务的繁重恐怕还不至于让基层统计人感到委屈,更多的可能是工作的艰辛,不被理解,甚至是各种误解。基层统计人面对的是万企千店,千家万户。广大调查对象无论是企业还是住户对统计工作还是支持的,他们是中国统计人的衣食父母,我们感谢和尊敬他们。也毋须讳言,随着人们对隐私的更加看重,统计调查的配合度也整体上有所下降。不少基层统计人时常碰到门难进、脸难看的“尴尬”,甚至讥讽刁难的“待遇”。最让基层统计人寒心的可能还有不时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干预,隐晦的暗示,明显的授意,这些都与统计人的良心不合,与统计人的操守不符,他(她)们不愿听,不想听,有时可能不得不听,但内心愧疚,自责难平!
可能还有……。我那千千万万的基层统计人,我那可爱可敬的基层同事,我说对了吗?
我们怎么办?中国统计怎么办?我们不能让基层兄弟姐妹流汗又流泪!
首先,要下决心精简基层统计调查项目、报表指标,切实减轻基层调查负担。已有的统计项目、已有的调查信息总体上能满足需求的,就不要新设项目;能利用其他部门行政记录就可以满足需求的就不要另行开展调查;一定要新设统计调查项目的,统计指标要尽可能与会计指标相一致,指标要精简。全社会,包括各个地区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切实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统计调查是有成本的,不是愈多愈好!
其次,要健全基层调查队伍。事是由人来干的!经济体量增大,统计需求增多,就需要相应地健全基层统计队伍、增加人手。信息化、现代化愈加要求统计组织体系扁平化、统计系统也要认清这个规律,不断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精简中间环节。
第三,要为真实统计创造良好和宽松的环境。统计人的职责是实事求是、真实可信、准确完整。各地支持统计工作,除了健全统计队伍外,更重要的是支持统计人依法统计、真实统计,更需要的是尊重统计人依法进行独立调查、独立报告和独立监督的职权。我拿什么来回报各地领导机构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唯有真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除此之外,岂有他哉!
第四,要更加理解和配合统计调查工作。统计调查为大家,大家共同助统计。只有广大社会公众、广大调查对象理解统计、配合调查,统计人才能进一步搞准数据。真实准确的数据,上有利于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下有利于广大社会公众自身摸清家底。
我真诚地呼吁全社会给统计人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宽容、宽厚的统计环境。您给一个好环境,我给大家真数据。我想这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我的基层统计兄弟姐妹,让我们共同努力,擦干泪,再鼓劲。有大家的支持,中国统计前景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