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拿着iPhone5打电话、上网时,当你准备工作打开电脑看到Windows欢迎界面时,不知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背后都表现出一个你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美国,是信息经济的龙头老大。
这一切,要源于美国克林顿时期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
1993年9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便正式推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该计划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同时,也造就了美国信息经济日后的辉煌。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英文全称是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acture,简称NII。人们将其通俗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借助这条高速路,美国信息经济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
一、“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出台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世界经济结构正朝着从物质型向信息型、从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人们对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也最为清楚。1992年,克林顿在其竞选文件《复兴美国的设想》中强调指出:“50年代在全美建立的高速公路网,使美国在以后的20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使美国再度繁荣,就要建设21世纪的"道路",它将使美国人得到就业机会,将使美国经济高速增长。”
这里所说的21世纪“道路”,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克林顿上台不久,便正式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克林顿政府一直支持发展信息产业,特别致力于因特网的改进和普及。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失业率降至24年来最低点,通货膨胀降到30年来最低点,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欧洲抛到后头。
(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信息高速公路”
根据经济学的观点,大型科技发展计划可以改造传统产业、触发新技术革命、派生新兴产业、促进民间投资,从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的目的,而它的研究与开发又可以带来许多科技副产品,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信息高速公路”必然出现的社会和经济根源。
上世纪跨越北美的铁路建设、本世纪50年代美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美国都是将其作为抑制萧条、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同样也被克林顿政府提高到战略高度,并没有将其单纯看成是计算机行业或电信行业等一两个行业的事,而是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美国未来新型社会资本的核心,把研究和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作为美国科技战略的关键部分和国家最优先的任务。冷战结束以后,在诸如“星球大战”等冷战背景下的大型科研项目停顿之时,克林顿政府选择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持和夺回美国在重大关键技术领域一度削弱的国际领先地位,从而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实力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信息技术成熟催生“信息高速公路”
当时,美国的电信业务中,电话业务已日趋饱和,但由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以及多媒体终端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实用化,一些非电话业务(如数据通信、图像传输等)的业务量正在逐年增加。电信业务构成上的这一明显变化,使得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要求日益迫切。
此外,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光纤传输与ATM交换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成为可能。
二、“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内容
克林顿政府颁布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1994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旨在通过卫星通讯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信息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全面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电子通讯网络,四通八达,将每个人都连在一起,并可提供你能想象得出的任何电子通信,其目的是:提供远距离的银行业务、教学、购物、纳税、聊天、游戏、电视会议、点播电影、医疗诊断……
“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内容:
(一)综合与集成各种信息网络
“信息高速公路”首先是一个网络,如果没有了网络,就不可能将分散在各地区的信息设备连接起来,也就无法共享信息,但“信息高速公路”不是简单的单一结构网络,而是“网络之网络”,它是全部现有的和将来的、公有的和专有的、政府的和企业的、窄带的和宽带的、高速交互式的网络综合与集成。
(二)囊括各种通讯技术
“信息高速公路”包括了各种通讯技术如卫星通讯、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和移动通讯等,通过这些通讯技术,信息才有可能传送到各个家庭、企业和政府机构。
(三)包含有各种形式的信息
“信息高速公路”包含了各种大量的信息及其文本,信息以数据库、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文本、文件及二进制代码文件等各种形式,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存储和传送。
(四)包含有各种形式的各种信息设备
计算机、电话机、电视机、无线电及其它信息设备是利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人们才有可能对各种信息进行访问。
(五)包含有各种信息从业人员和用户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信息从业人员负责提供信息、管理信息、交流信息并对硬件进行维护,以使“信息高速公路”有序畅通。另外,用户也是“信息高速公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三、对经济的带动意义
美国经济受惠于“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战略的远见卓识,使得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享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繁荣,并使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得以继续稳固。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信息高速公路”为宏观经济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处理、分析和综合,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可能性,通过对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和科学地分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极大地增强了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其次,“信息高速公路”能促进企业的科学管理,特别是促进企业全面采集信息,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与决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企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20%~40%。
第三,“信息高速公路”增加了贸易机会。便利的通讯与便利的交通一样,终将给世界各国带来贸易的增加。此外,“信息高速公路”将推动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苹果、Google、IBM、英特尔、惠普、微软、亚马逊等著名的美国生产企业,主导着当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领域的发展潮流,其强大的半导体、微处理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制造能力,构成了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架构。
美国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了相应的美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因特网的扩展,电子商务和电子交易等一些崭新的概念已开始在各商业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这种环境下,美国信息服务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和技术手段改善了企业的运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目前,美国的金融、商业、能源、交通、制造业的日常业务都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通讯网络来完成的,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竞争的加剧,这种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将会越来越强烈。可以说,美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据统计,20年来,信息服务业在美国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美国汽车工业经过100年发展所创造的价值。
四、战略的未来延伸
回顾当初,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如今,“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的提出将近20年,这一战略已经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那么,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未来替代战略在哪里呢?
(一)“智慧地球”战略将成为主导
2009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发展战略,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智慧地球”的核心是:无处不在的智能对象,被无处不达的网络与人连接在一起,再被无所不能的超级计算机调度和控制。与这一战略相关的前所未有的“智慧”的基础设施,为创新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空间。作为新一波IT技术革命,其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之深远,将远远超过互联网。
这一前景,毫无疑问引起了奥巴马团队的兴趣。既然1993年的克林顿能够利用互联网革命把美国带出当时的经济低谷,并实现空前的经济繁荣,那么,2009年的奥巴马或许也可以利用“智慧地球”重现这一盛景。
由此看来,“智慧地球”可能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奥巴马曾经对美国工商业领袖表示,“智慧地球”与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同等重要。他把“智慧地球”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智慧地球”是刺激美国经济全面复苏、振兴美国经济、确立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将带动美国工业向智能化飞跃,为美国高附加值产品向全球输出提供必要条件,进一步强化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掌控。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
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而今天,“智慧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该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具体地说,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
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根据预测,“智慧地球”战略能够带来长短兼顾的良好效益,尤其是在当前的局势下,对于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具有重大意义。在短期经济刺激方面,该战略要求政府投资于诸如智能铁路、智能高速公路、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能够刺激短期经济增长,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其次,新一代的智能基础设施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开拓巨大的空间,有利于增强国家的长期竞争力;第三,能够提高对于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利用率,有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第四,计划的实施将能建立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二)“智慧地球”战略将威胁世界
美国的“智慧地球”战略也很快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国家开始重新评估“智慧地球”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
“智慧地球”强调IT技术与社会的融合,把IT技术充分运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把传感器嵌入地球各个角落。简而言之,“智慧地球”是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
在“智慧地球”空间,一切互联互通,信息无处不再,潜伏着各种威胁。物联网把地球上的所有物品连接起来智能管理,可以控制地球上的每一个物品;云计算把世界上的所有信息集中起来运算存贮,可以控制世界上的每一条信息。
可以说,谁控制了物联网、掌控了云计算,谁就掌握了“智慧地球”的控制权。美国把“智慧地球”作为监控整个世界的最佳机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美国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和捕获各个智慧系统运行的所有信息,实时监控一切事物。通过操控“智慧地球”,美国可以将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公民个人电子设备系统中储存的分散信息与数据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实时获知各国经济社会活动状况。
2010年出版的《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一书称,美国在“智慧地球”运行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操作系统、骨干路由、数据库系统、大型存储设备等方面,都占据全球垄断地位。美国早已在这些产品和设备的研制过程中,做好了信息控制的秘密准备。
而在中国,半导体专利外国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外国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外国企业占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外国企业占90%。如果某些外国设备留有“后门”,被外国企业或政府操纵,后果将不堪设想,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将受到严重威胁。
不难预见,日益广泛运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系统,将使各种风险互相交织延伸,带来难以预料的安全问题。现有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很难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叠加后的综合风险。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