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奥巴马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美国网络外交的总体构想。在2009年伊朗大选中,美国更是赤裸裸地利用社交网络工具向伊朗公众大肆散布关于政治危机和街头抗议行动的海量信息以混淆视听,浑水摸鱼。
2011年5月,奥巴马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美国网络外交的总体构想。战略中,美国将数字化基础设施视为国家的“战略资产”,提出了“建立一个开放、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的目标,并确定了美国未来网络外交重点集中于网络安全、互联网自由、互联网管理、网络空间相关法律、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网络空间军事运用以及经济增长等,使美国网络外交工作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目前,美国正全方位加大网络外交力度。
为了更有效地推动美国外交工作,奥巴马政府将外交网站上原先使用的15种语言增加到35种,并招募和培训专门的外交人员,使其能够熟练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对外沟通和交流。同时,美国务院还组建专门的网络技术团队,到世界各地协助当地政府和民间团体推广和普及网络技术,该团队在墨西哥、阿富汗、刚果、巴基斯坦等国发起了“公民社会2.0行动”,推动基层民众接触、接受以及学习使用信息网络。
目前,美国网络外交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网络外交之所以在奥巴马任期内得到如此迅猛地发展,与以下几个因素是分不开的:
首先,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是前提条件。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发展迅速,极大促进了人类经济社会进步,变革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全球网民总量已达22.7亿,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加上各类网络社交工具的层出不穷,“一个以互联网为平台,网民在其中实施各种社会行为、进行各种社会交往、开展社会活动而形成的具有亚社会性质的虚拟社会(或称赛博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为美国网络外交的兴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其次,公共外交理论和实践日益成熟是坚实基础。经过近50年的发展,目前公共外交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共外交的本质在于通过引导公众的态度来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施加影响,在工业化时代,公共外交主要依靠杂志、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配合开展,在信息化时代,其实施途径则进一步扩展到互联网上。所以,网络外交实际上是公共外交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是公共外交的衍生物,公共外交日益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为网络外交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支撑。
再次,战略家、政治家和学者的大力推动是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美国“硬实力”的相对下降,提升“软实力”成为奥巴马政府面临的重要外交任务。与传统外交工具相比,网络外交具有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信息更全、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的优势,是美国发挥“软实力”作用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深受美国部分战略家和政治家的青睐。布热津斯基和前国务卿赖斯等都是网络外交的积极拥护者。正是这些政治家的积极推动,网络外交才得以从理想变成现实。
纵观奥巴马政府的网络外交政策,有几个特征尤为突出:
1,对外鼓吹互联网自由。在美国实施网络外交的过程中,“互联网自由”充当了最好的推手。美国一再鼓吹“互联网自由”,实质是希望凭借超强的信息技术优势、对互联网服务器的控制权优势,以及巨大的信息产业和市场优势,向他国强行推销所谓的“自由”价值观,对他国进行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干预,以巩固美国在网络领域全球独霸的优势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对外宣扬互联网自由的同时,并未停止过加强对互联网监控的行动。
2,注重发挥私营机构的作用。美国网络外交虽然由政府主导,但私营机构却是功不可没。实际上,不仅仅在外交领域,在奥巴马政府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安全战略》、《网络空间可信身份国家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国土安全共同体网络安全战略》中,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的责任,提出要加强与私营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网络安全措施的实施。
3,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媒体。近年来,美国政府、非政府组织、智库等广泛利用网络社交工具开展公共外交。除了将网络社交媒体引入政府网站和官员的日常工作中,美国务院专门组建了一个由150人组成的专业“数字外交”团队,在全球开设600多个网络社交账户,与各地民众加强交流。同时,美国国务院还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举办“民主视频竞赛”,吸引全球各地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参加。通过这些网络活动,美国希望向全世界输出“民主”价值观,提升自身国际形象,建立符合美国家利益的网络秩序。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借网络社交媒体在政局不稳国家推波助澜地制造混乱,甚至颠覆他国政权活动的意图。在2009年伊朗大选中,美国更是赤裸裸地利用社交网络工具向伊朗公众大肆散布关于政治危机和街头抗议行动的海量信息以混淆视听,浑水摸鱼。(汪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