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求是理论网 更新时间:2013-09-2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提出,要采取配套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使政府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能监督。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人民群众的期待融入政府的决策和工作之中。
从国家对社会上流传的“钱荒”谣言的澄清到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走进中国政府网、新华网接受在线访谈,解读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无不显现出政府对信息公开的决心;从要求国家部委公开到区市县都要公开三公经费,可以看出政府对信息公开的力度。近日,李克强总理再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政府新公开工作,这是一种勤政行为,“把人民群众的期待融入政府的决策和工作之中”就是在走群众路线。
信息公开是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基础上的一次提速,创新了形式,拓宽了渠道,丰富了内容,增强了透明度。这种制度冲破了旧时代固步自封的桎梏,是刺向“四风”现象的一柄利剑。加大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提升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筑起了反腐倡廉的“防火墙”。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基本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的。一是政府信息的公开架起了党和政府同广大人民交流沟通的桥梁。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政府信息的渴求体现在量的增加、面的扩大、时间的快速,第一时间全方位的把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决策部署、地方政府的工作思路向公众公开,能够促进党和群众的交流互动,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二是政府信息的公开是保障人民参政议政的有力措施。对政府行为提出批评、意见、建议是公众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把政府信息公开,让群众了解掌握政府工作的思路,明确政府工作的方式方法,让人民群众有话可说,认真分析群众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升政府行为的公信度,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权利还给人民。三是政府信息的公开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