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省份一样,江苏省的电子政务建设也经历了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不断推进应用水平的阶段。目前,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正在向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促进政府职能的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的方向发展。 每月收到500封电子邮件 虽然距开通省长信箱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年多,但2004年7月1日刚开通省长信箱时的一些事,至今仍让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胥家鸣记忆犹新。当时,他向省长梁保华汇报说,省长信箱的信件将及时报送和处理。 开通省长信箱还不到一周的一天下午,省长走进了胥家鸣的办公室,问:“你说的省长信箱,我怎么没有收到信件呢?既然开通了,就要及时报送给我。” 胥家鸣顿时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由于省长信箱刚开通,知道和利用这个电子邮箱的群众还不是很多,收到的邮件也不多。他原本打算分门别类地整理邮件后再报送给省长的。 如今,省长信箱每个月可以收到500封左右的电子邮件,主要是江苏省内的人民群众希望政府解决的一些生活、工作问题,以及给政府提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和刚开通省长信箱时的情景形成反差,处理电子邮件的工作人员人手显得极为紧张了。 当初,为了完成梁保华省长指示的“省长信箱的来信要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要求,江苏省把省长信箱的处理业务直接交给省办公厅督查处处理,而不是传统信件的处理途径信访处。这就保持了每一封信件都要有回复。但督查处一共只有5个人,其中有3个人都直接参与了省长信箱的处理事宜。 胥家鸣现在担心的,不是没有群众的电子邮件,而是担心这么多的电子邮件耽误了处理怎么办。 如今,省长信箱已经成为江苏省政府沟通社情民意的一个窗口,它的背后是庞大的电子政务网络和系统的建设。 网站开辟政务公开新通道 2004年7月1日同期开通的“中国江苏”政府门户网站,也为推进江苏省的政务公开打开了网上通道,为加强政府与群众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 胥家鸣告诉记者,中国江苏政府门户网站由主站“中国江苏”和县级以上政府及省级政府各部门网站构成。设置了6个一级栏目和4个个性化服务频道,开辟了省长信箱、监督投诉等互动性功能;提供了近2000件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近600项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事项信息,为52个省级政府部门开通了近6000个公务邮箱,同时为20个省级机关提供网站托管和虚拟空间等服务。 2005年上半年,省政府办公厅已处理“省长信箱”来信1074件,网站点击数突破7000万,上网查询信息的用户涉及近40个国家和地区。 各地、各部门基本建立了互联网网站,网站服务质量和交互性能不断提高。13个市和将近90%的县(市、区)建成了政府门户网站,80%以上的省级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通过及时公布政府文件、法律法规,提供办事指南和政策咨询,开设行政负责人信箱、金点子信箱等交互服务,努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 南京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的“政务大厅”,集成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开辟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栏目,方便居民、企业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无锡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每年办理咨询投诉近20万条,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省农林厅的“江苏农业网”提供了农业政策、实用科技、价格预测、产品供销等大量信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省人事厅的“江苏人才资源网”开展网上受理业务,提高了人事服务质量。 在国务院信息办组织的“2004年度全国政府门户网站评比”中,“中国江苏”政府门户网站名列省级第5名,省辖市政府门户网站有9家进入全国50强,综合水平名列第1位。 内网外网两条线 经过近5年来的建设,江苏省初步形成了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横向互联了省委、省人大等125家党政部门,纵向互联了13个省辖市政府办公室(厅)。省政府办公厅公文无纸化传输系统、省发改委的网上项目审批系统、省财政厅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应用试点等,已利用这一平台稳定运行。 政府内网建设方面,90%以上的省级政府机关和近30%的市、县级政府局域网实现了内、外网物理隔离。省政府办公厅在2002年办公大楼重新装修时,建设了两套物理隔离、覆盖全部办公室和会议室的高质量局域网。南京、苏州、无锡等市建成了互联各委办局和所辖县(市、区)的市级政务网平台,部分县(市、区)电子政务网平台已经建成,有些已把网络延伸到乡镇。省发改委、公安厅、工商局、统计局、水利厅等11个部门,基本实现该系统网络省、市、县三级贯通,有的实现了四级贯通。 和其他省份一样,江苏省的电子政务建设也经历了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不断推进应用水平的阶段。目前,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正在向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促进政府职能的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的方向发展。 无纸化办公基本实现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建设了省市政府公文无纸化传输系统,从2003年8月起,各市政府通过省政务内网,向省政府报送正式公文,省政府不再受理纸质文件,实现了公文无纸化传输。 2005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文,从2005年9月1日起,在全省政府机关全面推行公文无纸化传输工作,实现省政府办公厅与各市、各部门双向公文无纸化传输工作,实现省政府办公厅与各市、各部门双向公文无纸化传输,不再受理纸质公文。 办公厅还开发了基于数字证书的公文流转系统,实现了拟文、办文、成文、收文、发文、档案、领导阅批的一体化处理。目前正在建设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办公系统,逐步从无纸化传输向无纸化办公迈进。 各地、各部门基本建成了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等应用系统,13个市和超过70%的部门建成了网络办公系统,有的地方和部门开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建设的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诚信江苏”网站,已归集了工商、税务、质监、海关等10部门的涉及全省74万户企业、65个类别、571个项目的企业基础数据,总计归集信息近800万条,系统地反映了企业信用情况,为开展部门间联动监管,显著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企业信用水平和政府部门公信力提供了坚实信息保障。 省财政厅的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覆盖了财政收支管理的全过程,大大减少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南京市政府的电子政务统一办公平台,为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联网办公提供了技术支撑,基本实现了全市政府机关公文无纸化传输。 资源整合是下一步重点 采访中,胥家鸣坦言,江苏省的电子政务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硬件、轻软件。一些地方和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建设上,忽视了软件开发与应用,造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等现象。二是重建设、轻整合。少数地方和部门从各自需要出发,继续建设相对封闭的业务系统,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三是重电子、轻政务。 少数地方和部门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还存在差距,一方面大力推进“电子化”建设,另一方面仍沿袭传统的办公模式,电子建设和政务应用相互脱节。 当前,江苏省正在编制 “ 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规划,针对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力求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平台建设向平台整合转变,硬件建设向应用建设转变,面上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 采访手记 据中国江苏政府门户网站披露的数据,“十五”时期,江苏省经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预计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达1.8万亿元左右,五年平均增长12.8%,人均GDP有望达到3000美元左右,年均增长12.3%;财政总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是2000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2%。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记者在采访时感受最深的,并不是江苏省投入了多少资金,购置了多少台硬件设备,搭建了多少网络设施,而是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以政务为导向的建设思路,也就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紧密结合的思路。 正如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胥家鸣在采访中所表示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是推行电子政务的物质依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推行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因此,衡量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关键是看能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能否提高行政效能。 据介绍,江苏省在“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整合现有的政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政务公开,很好地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同时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江苏省应急指挥中心通信与信息保障预案》的相关部署,相关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将陆续展开。这也是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不断纵深发展的表现。 用户体验 电子政务,业务主导是关键 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胥家鸣 江苏省上下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非常重视。省政府成立了以梁省长为组长的省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信息产业厅合署办公。为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省电子政务建设协调指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秘书长任组长,日常工作由办公厅办公自动化服务中心承担,并抽调省有关部门同志到指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全省13个市都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有的还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大部分省级政府部门也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领导有力、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精干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 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省电子政务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2002~2005年实施方案》、《江苏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方案》、《“中国江苏”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方案》,大部分地区和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建设规划和有关规定,保证了电子政务建设有计划、分步骤的展开,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效率和效益,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速度。 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中,培养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技术专,能够胜任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的信息化工作队伍,为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智力保障。 总的来看,江苏省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发挥了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作用。从现有的经验来看,电子政务搞得好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以业务部门为主导,而不是以技术部门为主导的。 基础平台是具有共性应用需求的技术系统,投资数额比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决策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浪费。因此,一定要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着眼长远,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到位。江苏省政务网络平台分三期建设,一期60个部门联网,二期扩大到125家,三期实现省市联网。这三期建设基本与应用推进相吻合,开始是党政部门信息、电报和文件传输应用,然后是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基建项目申报应用,下一步是信用信息归集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等应用。 坚持建设与应用同步,坚持建设为应用服务,充分发挥了基础平台的作用。江苏省发改委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利用省政务网络平台,建设项目网上申报审批系统,重组和再造业务流程,使内部工作更加规范化,外部工作更加透明化,服务途径更加便捷化,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电子政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水平密切相关。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发展差距较大。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既坚持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又注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分层、分区、分步实施,逐步向既定目标迈进。苏南地区立足已有基础和需求,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先行一步,既能满足当地政务信息化的需要,又能为面上推开积累经验,发挥先发效应和示范作用。 苏北地区围绕重点需要,先从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起步,也可以收到投资省、效益好的效果。目前,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在网络系统、协同办公、公文交换、门户网站等方面都迈出了较大步伐。苏北地区进展也比较快。宿迁市以建设“网上宿迁”为抓手,开展网上会议通知、部门简报、部门信息报送等应用,虽然投入不大,但已经收到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双重效果。 集成商观点 从百姓的视角建设政府网站 上海网达的第一个客户是江苏日报,紧接着是东方网、浙江在线。在接手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建设政府网站过程中,上海网达意识到,一个受欢迎的政府网站,要打破传统的部门格局的划分,符合百姓的视角和使用习惯。 从百姓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关心政府网站使用了什么技术,使用了多少先进的技术,他们关心的是,通过政府网站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政务信息,能为自己的社会生活带来哪些便利等等。 而在建设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站、江苏省内网数据交换平台的项目时,上海网达选择了IBM公司的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收到了江苏省政府的认可和好评。 厂商方案 IBM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包含两大部分:公共数据交换平台的解决方案和政府门户协作平台解决方案。 1、IBM公共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采用IBM 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Message Broker产品构造一个政府机关部门的公共数据交换的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政府可以传递政府公文、资料档案、数据文档,甚至命令、指示、请求等数据包。并且可以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和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市民建立广泛的联系。 2、IBM门户解决方案采用IBM Websphere Portal Server产品构造政务内网门户,通过这个政府内网门户,集成了近二十几个内部应用,实现了单点登陆,集中用户管理。并在门户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办公平台,提高政府办公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