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求是理论网 更新时间:2013-09-25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灵魂的基本面之一,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其目的、意义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而具体的实现形式和践行方法则应依据社会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改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并践行群众路线,特别是从今年下半年起,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保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体党员、干部来说,搞好活动的关键是要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不仅要像老一辈的党员、干部那样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走下去,更要运用好当下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介新平台收集整理群众的各种意见、建议,从而更加全面、快捷、系统地听取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融洽党群干部关系,营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一、群众路线实践的社会环境变化
党的群众路线最早于1929年提出,它形成于革命初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实践环境中,不断探索、归纳和总结,形成并始终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了解社情民意只能通过深入工人、农民群众中间,多走进工厂、田园,掌握和广泛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形成党的工作方针和路线,并发动群众齐心协力去实现。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所处的位置当时均是交通闭塞的偏隅山区,经济十分落后,有不少地方尚还是“杵臼时代”。通讯方式主要依靠人带口信和信件。交通方式基本停留在步行和骑马,很多时候受安全、交通不畅等因素制约,一封信的来往短则十天半个月,长的要隔上几个月。在这种条件下,毛泽东同志强调要走群众路线,就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卷起裤腿同农民群众共同劳动,及时了解农民群众当时最迫切需要的是有自己可耕的土地,为此,党制定了土地革命斗争路线,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正是这样坚持走到群众当中,依靠并组织发动群众,方才聚集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再比如: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当时为了答复党内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质疑,毛泽东深入湖南调研,由于没有交通工具,他只能在32天里步行700多公里对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农民运动进行实地考察。在调研掌握农民运动实际情况后于当年3月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为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经验表明,革命年代受落后的生产力和通讯、交通工具、人身安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要想真实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只能靠双腿一家家的走、一户户的聊,面对面的沟通这样单一的手段。建国后,作为执政党,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开始逐步好转,开展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的方式也更加丰富。比如:在交通工具上我们有了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在通讯工具上,电报、邮寄、传真、电话等也相继推出并广泛运用。这些新方式的运用不仅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而且能够更加广泛、方便、快捷地了解掌握群众的思想、状态和关心的问题。可见,社会环境和条件的逐步改善为开展好群众路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信息化条件下群众路线的实现形式及方法
如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 5.64 亿,网民人数和普及率都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相比过去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党走群众路线,了解掌握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手段和方式也将更加多元。正如网络,它具有快捷、直接、低成本、影响大、无边界等特征, 这让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表达意愿、诉求的愿望更强烈、积极性更高,内容也更加直接、丰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网络宽松、覆盖广的特点,甚至产生了一批民间“意见领袖”或所谓网络“大V”,俨然代表着网民发表意见,引领舆论,其对群众的影响比以往更直接、更广泛、更迅捷,这都使我们党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正是因为看到了网络环境对群众路线和社会管理的深刻影响,这些年来,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群众借助网络表达诉求和意见,将运用好网络媒介等信息化渠道作为实现传统下基层、问民情目的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正如QQ、微信、微博、博客、论坛、邮箱等都已然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新窗口,也为老百姓表达意见、开展监督提供了新通道。同时,利用网络实施党务、政务、企务公开,同群众进行对话交流,自觉接受监督,化解各类矛盾,也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空间。特别是近年来许多省、市党政领导已开始通过“网络问政”等方式与群众进行在线互动对话。如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参加“反对‘四风’、实干兴赣——省委书记与网民面对面”在线交流活动中,对于网友提交的31个需要调查处理的具体问题悉数带回“后台”处理,并强调“上网有线上线下之分,网络听诉没有下线时,网络问政时刻在线上。”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参加“我给省长提个问”线上交流活动,就“反四风,服务群众”与网友在线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可见,信息化条件下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新平台与群众互动的新方式对系统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检验群众路线实践效果的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围绕为民务实清廉,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集中解决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包括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和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目前,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进程中,笔者也发现少数地方在理解和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重“从群众中来”,轻“到群众中去”,把下基层当作一场“秀”,不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有的把群众路线简单等同于放下手头工作下基层;有的把征求意见、了解社情民意的方式简单等同于谈谈话、填个表;还有的把衡量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效果的标准简单等同于党员、干部下基层次数的多少,等等。诸如此类做法本身就有形式主义倾向,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反对的。为此,笔者认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应先解决好认识上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清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从群众中来”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了解社情民意。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解决好才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
第二,必要的下基层了解、解决问题是需要的。如:需要到现场实地察看的、系统的、带着课题的。但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隔山看景式为了下基层而下基层,反而成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下基层不仅增加了费用成本,也给基层增添了负担,是基层深恶痛绝的,也是群众所反对的。这也正是要反的四风之一。
第三,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正如在当下信息化社会,开展好群众路线工作方式除了坚持必要的深入群众“走下去”外,也要结合网络时代特征,开展好“网上群众路线”,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网络素养”和“执”网能力,丰富党获取群众各类信息的渠道和内容,扩大群众路线的覆盖面,促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开辟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提高群众工作的时效性、广泛性。
第四,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不仅要解决好通过网络互动以及下基层调研所搜集来的问题,更应该通过恰当的方式发动群众先解决、尽快解决好许多不用下基层也知道的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公平、房价增长过快、贫富差距扩大,农村医疗、饮水、厕所、学生上学,政府投资效率、公共服务、社会治安、贪腐、政府权力集中过大等。
一言以蔽之,群众路线不单要从群众中来,了解社情民意,更要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发动、组织群众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多少?解决的怎么样?群众满不满意?这才是衡量和检验党员、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的关键!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