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建设 有人欢喜有人忧(一)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更新时间:2012-04-14

今天,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健康问题,而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行业的受重视程度正在提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成为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一条途径。有调查结果显示,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电子设备市场与医药市场的比例约为1:2,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1:8,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中国医疗电子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专家提出了数字化医院的概念。数字化医院是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从而实现管理和临床工作的无纸化和无片化运行。数字化医院的建立,将会使我国目前“以收费为中心 ”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而医院服务模式则会转变成为管理病人的需求,这一点,在采访结果中也得到了体现。

虽然医院数字化建设受到了广泛重视,但其发展较为缓慢,困难仍然很多。据近年的调查表明,建设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院,仅占被调查医院的31%。从开展数字化建设单位数量比例上看,说明尚有较多单位没有进行数字化建设。从地区分布看,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地区医院建设HIS比例接近80%,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在30%~35%之间,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不足20%。从医院规模看,省级医院建设HIS的比例达到84%,地市级医院建设HIS的比例为37%,县级医院为34%。从医院信息化内涵看,85%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MIS),10%的医院在开始探索建立以医生工作站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5%的医院正在探索建立PACS系统。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道路还很长远。而在建设中,普遍认为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化标准问题等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此次IS100的调查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受访医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医院信息系统。但正如前面引用的数据中所指出的一样,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是有医院规模和地区分部等方面的区别的。而为了展现这100个信息系统的代表性和影响力,10家入围医院都属于三级甲等医院。希望这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能够给刚刚起步的中小规模医院提供一些参考,甚至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出目前国内整个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状况。

北京同仁医院:采用计算机集群

北京同仁医院在1992年成立计算机室,挂号信息系统是北京同仁医院所实施的第一个项目,此后病案管理、电脑收费也陆续上马。但是由于当时一些体制上的限制,同仁信息化的发展不是特别快。一直到了2000年的时候,同仁医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开始大大加强。北京同仁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田剑说:“2000年,我们开始更新系统,把我们最早自己研发的基于DOS系统的软件升级到Windows系统下,而进入2001年之后,同仁医院更是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来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

同仁医院开始成立计算机室的时候,科室里只有9个人,而在信息中心成立之后,伴随着医院本身规模的扩大,同仁医院三个区(本院、东区、南区)已有26个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

与信息中心同时建立的,还有同仁医院的中心机房。那里架设了支撑起同仁信息系统的近30台服务器。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用途,HIS、LIS、PACS、挂号、域、文件等等,这些服务器分管一方。

然而对于医院的信息系统来说,其最重要的责任是保证门诊和急诊工作的不间断性,因此同仁医院采用了服务器集群的解决方案,确保任何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有另外的服务器接管它的工作,保证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田主任介绍说:“自从服务器集群的方案实施之后,一直没有出现过因为服务器故障引起业务中断的情况。”

对于HIS系统,田剑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从广义上讲,HIS可以包含医院中所使用的所有信息系统,但从狭义上讲,HIS是指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程序,比如财务、挂号等等,如影像、检测科的信息系统就不能包括到HIS里面,而应该属于临床管理系统。而且,狭义上的HIS也不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起到作用。他的看法,反映出了整个国内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趋势,那就是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转变。临床管理系统收到越来越多医院的重视,这是信息化建设成就的体现,因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狭义的HIS,就很难集中精力建设一个以更好地管理病患为目标的系统。同时,这也是医疗单位服务理念的进步,这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建设趋势,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顾客就是上帝”的经典话语。这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以病人为中心,无疑是对以人为本的更具体诠释。信息系统在这些进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应该会让每一个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工作者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