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构建吉林省文物信息化管理体系
来源:中国文物报 更新时间:2013-09-25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信息载体,这些信息记载着大量人类活动的内容和过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虚拟现实以及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科技手段已渗透到搜寻、勘测古代遗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等各个方面,通过提取各种历史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可以充分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演变规律和历史内涵。

    一、吉林省文物息化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到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时要达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的信息化道路。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信息化建设浪潮席卷全球,科技手段已渗透到考古调查、考古勘测、文物保护规划、文物档案管理、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示等各个方面,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推动文物信息化大背景下,吉林省相继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吉林省文物调查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初步建立了吉林省不可移动文物基础信息数据库、吉林省馆藏文物珍贵文物基础信息数据库,这些基础工作为吉林省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部分成果,为实施吉林省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奠定了数据信息基础;吉林省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批准成立,为实施吉林省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项目已经开展,吉林省文物资源综合数据库建设即将启动,在此大背景下,科学部署,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前瞻性地建立吉林省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势在必行。国家将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项目结束后建立国家可移动文物管理平台及数据库,实现文物数据的动态管理和整合利用。

     二、吉林省文物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更新了观念,培养了队伍。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调查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中,不仅完成了国家的重大项目工程,更重要的是搭起了思想观念的平台和人才队伍的平台。一是以现代信息化手段管理文物工作的理念已取得共识,参与的文博工作者,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信息技术的工作理念,探索和尝试文物现代化管理模式;二是通过岗位培训等方式,培养起一支信息化工作队伍。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必将在文物系统专业结构和人员数量上有所增加,打造复合型的文物保护人才队伍。

      提升文物资源管理手段

    完善文物基础资料建设的同时建立了以全省文物信息发布系统和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工程为支撑的,以采集、存储、传输、管理等硬件设施为基础,多级网络节点为体系的综合管理系统。强化文物信息发布及文物资源综合管理分析、授权查询、统计、便捷应用等功能,全面提升文物资源的管理手段,形成常态全覆盖的信息网络体系。在不可移动文物方面,实现对世界遗产地和大遗址及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现状和相关保护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档案管理,切实保障遗产地及周边原生环境的安全,遏制违规、违法事件;同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对安全和文物保护工程信息实时上报、定期统计分析,以确保文物行政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文物信息。在可移动文物方面,除对馆藏文物数据库进行建设和监管外,对民间收藏文物也可进行身份编码,尝试提供社会文物的自主登录、信息认证和在线咨询服务;对于文物出入境,则可以通过研发并推广使用相应的监管审核系统软件,形成出入境数据定时上报机制并对其进行动态分析,为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和相关国家机关提供决策与业务支持。通过搭建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技术支撑平台,通过对文物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研究、基础网络环境的建设、重要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实现对文物资源科学、动态的管理。通过提取各种历史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直接带动了政府决策、保护研究、规划编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对外交流等工作,提高文物保护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升文物资源社会服务水平,扩展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空间。文物数字化规模将不断扩大,为构筑先进文化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实现文物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动文博行业信息技术标准的确立

       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文物工作,是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在思想观念、工作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引发了巨大变革。必将推动包括项目管理、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适合数字化技术要求的标准规范,保证项目科学、有序、合理地进行,提高了依法保护、管理和利用文物的工作水平。

       惠及广大群众

     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创造高质量文化产品的源泉,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并在更广范围,更大尺度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提供学术支撑。面向公众全面开放文化遗产信息(非涉密的信息),让所有人能够比较、查询和使用文化遗产成果,增强社会公众对遗产的认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共享文化遗产成果,带动文化产业及文化衍生品的产业链的形成,有效发挥文化遗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

     三、吉林省文物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将在多个层面对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带来深远影响。健全文物认定和登录机制,实现全国文物信息的动态管理,同时积极发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宣传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将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覆盖全面,体系完整的文物资源总账。为国家文物保护管理和公众服务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在国家文物保护系统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吉林省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建立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资源系统工程,进一步提升吉林省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增强全社会对我省文物保护的认知,从而将吉林省文物保护管理力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建设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在系统则中充分吸纳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馆藏文物调查成果,把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进行统一管理和应用。建立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础的,具有动态更新能力的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体系,建立不可移动文物电子地图,做到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有准确的空间坐标;建立可移动文物“电子身份证”,使每一件馆藏文物都有详细的电子照片、文字说明和完整的记录档案;根据检索和登录需求的不同,形成分权限级设置,目标定位于服务于政府机关管理需求、服务于文博系统科研需求、服务于社会群众知识面拓宽需求,使之成为面向不同需求用户覆盖全省的集文物保护、文物管理、文物科研和文物宣传的综合管理平台。

       集一网五库建设于一体,建设吉林省文物资源信息网、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可移动文物数据库、考古和文物保护规划及文物保护工程数据库、文物保护单位数据库。在市(州)文物部门设立市(州)级分中心,在有条件的县(市)逐步设立支中心,完善全省文物信息网络建设,根据权限查询和更新。

       四、吉林省文物信息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原则

      吉林省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省级大型文物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先易后难、分期分批逐步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并结合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通盘考虑。

          可兼容性与可扩展性

      建立吉林省文物电子身份证,与国家对文物管理要求保持一致,整个系统文物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应以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建立,保证系统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尽可能避免采用非标准的协议和软件,并贯彻标准、模块独立和接口开放,以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确定系统的功能和边界及扩展需要。

       实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在实用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易用性。包括系统配套的用户手册、培训教程和联机帮助等,其内容应通俗易懂,操作简便,用户使用系统时不必经过特殊训练,对每个操作都有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操作记录,使用户感觉到系统实时互动。

           安全性和稳定性原则

      设计系统时优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系统中数据直接来源于文物部门,其中涉及的政府机密信息较多,隐藏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具体包括物理安全、人员安全、数据安全。可靠性是将查错、避错、容错和异常处理技术融入系统设计中,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同时提供充分的冗余备份,最大程度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和由于故障引起的数据问题。

     五、吉林省文物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吉林省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有的网络设施和中国文物信息中心文物数据整合资源平台为支撑、以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数据基础,采用数据库技术、GIS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结合,统一构建、集中共享的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建设。吉林省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由文物资源保护数据库综合系统以及文物信息发布系统组成。文物资源保护数据库综合系统运行于内网,文物信息发布系统运行于外网。文物资源保护数据库综合系统管理吉林省各类文物信息,在脱密的基础上将部分可公开的文物信息导出,通过文物信息发布系统发布到因特网,供公众查询浏览服务。

       信息管理:从内容上可分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文物本体等多种类型;从表达方式上,包括文本、报表、地图、图片、多媒体等类型;管理功能包括信息的录入、修改、整理、备份、浏览、检索、提取、输出。

        文物保护工程等相关档案管理:对文物保护工程信息管理、考古发掘信息管理、文物保护规划信息管理、文化遗址监测管理、文物鉴定档案信息管理等档案按类别、年代进行数据库管理,提供高效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汇总、按照规定格式输出等功能。

        辅助图档管理:根据主要档案工作流程和内容,形成文物档案的借阅、查询、录入等必要的图档工作辅助管理功能。

       查询报表输出:包括双向查询检索、统计报表与专题图生成,如按项目、年度、保护单位、空间区域进行检索和生成统计图表。

       信息发布:将数据库中信息经脱密处理后形成信息发布数据库,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向各相关委办局及社会发布有关信息服务,使文物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文物管理三维可视化:高仿真三维场景,不但能任意角度展示不可移动文物的外观、内部构造,以及与周边建筑的关系,同时还能以第一人称感受三维空间,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三维场景中,不但能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尺寸量算、属性数据查询(文物资料属性、平立剖图查看),还能利用三维模型真实坐标和直观性,进行视线分析等分析。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基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特征,也是传承文化最好得载体,石器时代,用石器这种工艺作为载体,青铜、铁器时代亦如此,当今是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就是这个时代文化传承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