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阻碍政府信息公开的“绊脚石”?
来源:荆楚网 更新时间:2013-09-27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信息公开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各级政府网站及时、权威、全面、准确发布政务信息的平台作用。然而,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作为重要政务信息发布的平台,部分政府网站“长睡不醒”,形同“僵尸网站”;而公众关注的一些环保、食品安全、收费、重大项目等问题,这些网站却是“能少说、就少说”,或者“语焉不详”,甚至“避而不谈”。(9月26日 新华网)
  可以说,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与广大群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必须得到保障的一条“生命线”;否则,广大群众没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凭什么支持政府工作?然而,当下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地方的信息公开“花样繁多”,群众瞧着是“晕头转向”,很不满意。那么,都有谁在“阻碍”政府信息公开呢?
  “权力”出轨,是阻碍政府信息公开的“头号敌人”。一些政府信息涉及领导的“利益”、“面子”,领导若不表态,下面的工作人员自然不敢“详尽公开”,只能含糊其辞。另外,一些官员把政府信息公开当成了“文字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语焉不详”、“胡编乱造”、“半真半假”等手段可谓是“家常便饭”,甚至根本不进行公开。须知,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是官员的“权力”,更是官员的义务,如果官员“权力”出了轨,就会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一把手”不重视,也是阻碍政府信息公开的“绊脚石”。要知道,“一把手”的行事作风,往往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导向”作用十分明显。虽然政府信息公开贯穿所有政府工作,但若没有被“一把手”的支持,那么下面的官员就不会重视,只会“走走过场”就罢了,最后信息公开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一把手”应该担当“主力”,让政府信息能为群众所用,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同时,相关责任机制的缺乏,让政府信息公开难以“落地生根”。诸如“说半句,留半句”,“练措辞,打太极”等各种“搪塞”,都是官员“钻空子”、“打擦边球”的表现;更深来说,是官员在“打马虎眼”,推卸自身的责任。没有制度的“缰绳”,就拴不住官员的手脚,故而,想要加强信息公开的力度,制定严格“追责”机制必不可少。要敢于对相关政府、部门“打板子”,官员才能“长记性”,不会在公开的过程中“阳奉阴违”。
  此外,群众参与率太低,也是阻碍政府信息公开的一大因素。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最能检验信息公开的“质量”;反之,如果没有群众参与进来,仅靠政府部门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毫无意义。保障群众的参与率,需要政府和群众共同“协力”,政府要支持群众的知情、参与和监督,及时更新、收集和反馈群众的意见;而群众也要“主动”一点,多关心政府的每一个政策、每一项措施,与政府形成“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