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集装箱码头是港口信息化水平最集中的区域。现在,不仅散货码头信息化、自动化渐成趋势,信息化还深入到物流链的各个环节、推动海铁联运发展。借信息化之力,我国正向着智慧港口时代迈进。
近期,中国港口协会在青岛举办“2013年度港口信息化技术交流会”。会上,来自港口业界的160多位代表一同探讨了如何借信息化之力助港口转型升级。
方方面面全覆盖
中国港口协会秘书长陈英明表示,信息化技术已被应用到港口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港口企业内部的生产调度、码头操作、业务管理、安全监管,到外部EDI数据交换、物流平台、口岸平台建设等各个方面。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张蕾介绍,他们针对集团的采购体系,研发了基于大型虚拟超市门户的港口物资采购系统。这种跨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减低采购成本。秦皇岛港通过研发带式输送机故障分析与预测软件系统,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安全监管领域,致力于提升煤炭带式输送机安全的可靠性。大连港则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节能减排,通过推进矿石码头输送设备耗能实时监控分析系统的开发应用,实现了对码头输送设备的能耗实时监控。
曾经,港口集装箱码头是信息化水平最集中的区域。现在,港口散货码头信息化、自动化也渐成趋势。据介绍,青岛港研发的港口散杂货码头生产协同管理系统,致力于提高散货码头的作业效率;而秦皇岛港的煤炭生产管理可视化集成平台,使港口煤炭装卸生产更加便捷高效。
向物流链延伸
“江海联运、现代物流、海铁联运等等,这些都是当前港口向物流链拓展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一位研究员认为,可如何更有效地将物流链中各参与方联系起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据介绍,长期以来,港口与铁路部门在信息共享和沟通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海铁联运优势的发挥,也不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和需要。现在,一些港口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大力应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海铁联运业务的发展。例如青岛港运用GPS技术实现对铁路集装箱的实时监控,使货主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运输情况。
除了物流链中对信息化的应用,许多港口企业也开始尝试商品交易业务,建立了电子交易平台。大连港现正努力打造汽车交易平台、粮食交易平台;河北港口集团也积极凭借资源优势建设煤炭电子交易平台;还有广西北部湾集团积极打造了北部湾地区磷矿交易平台和农产品交易平台;舟山港正努力打造国际化的大宗资源类、能源类商品交易平台等。
借助交易平台的建设,港口企业正在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而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这些都将成为空谈。
科技助推港口更“智慧”
“RFID、GPS、GPRS、光纤传感……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被应用到港口当中,推动港口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工程师丁克勤不禁感慨。
据介绍,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这个技术现在已被应用到了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当中。通过运输安全系统软件的监控,后台管理人员可以实时对集装箱运输进行跟踪,及时消除错、漏现象,这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此外,GPS和GPRS技术被应用到港口车辆堆场的调度当中,光纤传感技术被应用于港口设备的实时安全监控。一些港口也开始尝试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应用到港口生产。
与会代表们表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港口的营运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为港口营运的方方面面提供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撑,已成为衡量一个港口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现在整个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陈英明说,“近年来,伴随许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港口中,现代化码头已经不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逐步向着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智慧港口来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将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