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交警大队信息化建设工作和运用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3-10-09
摘要:今天,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已跨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浪潮已经迎面扑来,机遇和挑战已经降临,处在公安交通管理最前沿阵地的基层交警大队首当其冲。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技强警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解放警力、提高执法水平、快速反映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经,信息化应用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有大部分基层交警面对信息化手段、科技设备显得十分茫然,不会操作,不会应用,不知道如何才能跟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科技化建设步伐,致使警务信息化的威力远没有发挥出来。
 
关键词:大队 信息化 建设和运用 思考
 
一、信息化应用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基础结构是指用以支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活动所需的全部技术设施,以及保证这些活动和设施有效运转所需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主要包括交通管理信息资源、交通管理信息法律法规、完善的信息机构和信息服务部门、各种信息设施、计算机网络资源和设施、人才资源。驾驶人、车辆、道路交通台帐管理,信息化应用和创新警务机制是当前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基础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信息化特有的“实用、快速、高效”功能,必将为驾驶人、车辆、道路管理,打击各类交通违法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是新形势下加强公安交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的“促进剂”,是服务基层、服务基础、服务实战的现实需要,是抓好基础工作落实三个关键环节的重要环节。同时,警务信息化作为整个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各项工作的平台,为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和支撑,在减轻民警工作强度、保证警力下沉、为民警“减负”、确保民警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基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是解放了警力,提高了快速反映能力。交通指挥中心的建立,电子警察、雷达测速、道路监控、智能卡口、GPS定位、地理信息、交通诱导等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路面和主要道路的实时监控,交通违法查处,交通管控和远程指挥调度,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基本实现了主要道路的科技化管理。这些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将警力从三尺岗台及路面巡逻中解放了出来,既节省了警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快速反映能力。
(二)是规范了执法行为,方便了群众。机动车、驾驶人登记系统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手工办理业务的模式,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处理,规范了业务岗位和流程,加强了业务监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机动车自编自选号牌系统的推广、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网上办案,网上审批和档案电子化管理,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事故处理更加客观、公正、科学。为增强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紧实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的逐步完善,实现了公安信息共享,群众查询车辆、驾驶证信息和机动车违法记录方便快捷,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真正达到便民、利民的目的,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改进了执法模式,减轻了民警负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交通管理工作量急速增大,单一的“人管人模式”显得越来越乏力,必须大力发展交管科技来应对、驾驭这种局面,加大基础设施的科技含量,能有效改进现有执法模式,减轻民警负担。同时提高非现场执法率,也能有效避免一些现场执法引起的矛盾。
   二、当前基层交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存在问题。
很多一线民警对信息化应用仍处于传递文件、查看信息,缺乏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信息的预测预警和服务决策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利用。这些因素影响了基础信息服务现实斗争功能的发挥,制约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一)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尽管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应用水平还不够高,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一是有些业务信息系统还只停留在信息的存储管理、业务查询等静态统计上,深层次挖掘、综合性利用、增值性服务不多,有些系统没有考虑到基层执法的实用性;二是各警种、部门间整体合力没有体现,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应用效能不强,研判能力较弱等;三是数据采集、维护和工作规范落实的不够,导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满足实际业务要求;四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缺乏有机关联,各自为战的问题仍然存在,有些信息资源需要重复录入,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五是有的民警打字不熟练甚至不会打字,信息录入慢,工作效率低。六是由于基层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警力不足,大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身兼数职,信息研判只涉及皮毛,对分散、孤立的信息归纳整理少,未能形成有实际指导意见的综合性、预警性信息。
(二)科技人才缺乏,无专门技术人员。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交通管理科技工作发展的瓶颈。目前基层大队计算机专业人才较少,而且这些人员不稳定,计算机技术水平不高,与日益发展的交通管理工作需求不相适应,随着交通管理科技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科技装备的投入使用,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已涉及交通管理各项业务,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据规模。但从目前的现状看,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已经建成的科技应用项目、投入的科技装备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民警应用意识不强,科技素质和应用水平不高,是导致应用滞后的直接原因。健全科技机构,充实科技人才已当务之急。
(三)金费不足,缺乏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高科技的装备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否则,信息化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受地区经济的影响,政府财政资金短缺,必要的科技资金投入不到位,业务系统、工程建设、装备采购、教育培训等不能按规划顺利进行,不能满足交通管理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资金不足是制约科技强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运用的思考。
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意识,坚定“公安工作信息化”的理念,促进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以信息化应用为载体强化基层工作,以创新警务机制,提高警务工作效能为目标,全面提升公安交通管理能力和水平,使民警深刻领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思维理念。
(一)要走交通管理信息社会化道路。姚安县全县县乡公路1188.84公里。其中南永二级路34.5公里,横穿姚安坝子的南北,此路段共有平交岔口159个,公路沿线共有109个自然村,12所中小学校,整个路段形成一个高速混合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县城城区有交叉路口27个,如能在辖区所有灯控路口安装道口交通违法监控系统,在辖区主要省道全程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对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超速、违法载客、违法停车、争道抢行等交通违法实施抓拍,提高对交通违法的查处率,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有着重大的工作效率。
(二)上级交通管理部门要切实完善信息系统基础建设,为基层实战提供物质保证。一是在警务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深入调研,详尽了解各种实战应用的需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能力和实战水平的提高。建立公安内部各部门、各警种协调配合机制,解决部门间各自为战和建设标准不一的问题,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二是要充分依靠上级部门的信息指挥中心,强化协作、密切配合,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电子警察监控、交通流量分析、事故数据分析、违法处理数据分析等分析系统并通过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方便民警的日常查询,特别是要将被盗车辆、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与目前使用的违法处理系统和事故处理系统进行无缝衔接,便于民警在处理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时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车辆、人员,提高执法效率。促进管理能力和实战水平。三是要完善信息主干系统的建设工作,将系统应用与日常业务工作紧密关联。四是加大智能指挥管控平台的建设,建成智能报警系统,实现指挥、调度功能,提高信息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完善信息应用装备,特别是路面管理的科技装备,将应用向路面延伸,通过警务通、证眼雷达、录音笔等执法技术装备的普及,全面实现信息化实战基本应用。六是严格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杜绝输入信息不及时、不准确问题,通过落实处罚措施,促使民警养成通过日常应用和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工作的良好习惯。
    (三)要强化全警科技普及,全面提升队伍信息化应用水平,确保执法效果。要积极抓好对广大民警的教育工作,增强民警的信息化工作意识,促使民警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思想观念,在广大交警队伍中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定期组织民警开展对信息化工作等业务技能的教育、训练活动,促使民警全面掌握做好信息工作的各项技能。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严格实施奖惩制度,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开创交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使信息化建设得到有力保障。信息化建设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因此争取政府支持,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极为重要。在政府主导下协调组织人力、财力、物力,从根本上带动信息化工程整体推进。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单位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对交通管理科技强警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将政策向基层交警部门倾斜,确保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二是要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做好所属辖区内的路段、路口,特别是事故多发、易发、交通流量大、秩序复杂的地方要做好科技装备的建设工作,安装完善电子警察、超速监控等硬件设施,强化车辆和道路的管控力度,提高违法查处与事故查缉效能。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民警的单兵装备,配齐照相机、录音笔、对讲机等装备,以提高信息查询的速度与效率。  
(五)严格管理责任,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单位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和保密管理,特别是注意上网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和保密防范问题,确保公安基层信息化建设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稳步推进。
 姚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孙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