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北京科技创新问题出在哪儿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13-10-10

 
  英国《卫报》10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新领导人面临科学与创新挑战
    2012年5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战略规划项目副教务长丹尼斯·西蒙向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作证时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专家被问及中国为何在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和日本时,大多数回答集中于3个关键不利条件:没足够资金支持各级重要研发;没足够人才,如合格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缺少现代设备和先进计算能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若今天提出类似问题,大多数专家的第一反应是:资金充裕,过去6年来,研发支出占中国GDP的比例提高逾20%;人才似乎也充裕,自1999年以来,中国理工科的本科和研究生人数大幅增加;设备也充裕,如今中国拥有一些最现代化的实验室,配备了最先进设备。既然如此,人们不禁要问,问题出在哪儿?”
  境内外观察人士均认为中国的变化非同凡响:持续30年的增长和政府对科研的支持,创造了庞大的人才库,素质正不断提高。中国日益嵌入国际创新网络,在科技前沿获取、创造和分享知识。
  然而,中国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政策专家,特别是政治领导人,仍不解为何中国没有更快的进步,毕竟中国投入巨大且研究基础设施日益先进。比如,中国本土科学家尚未取得可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突破。研究仍基本与真正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脱节。除少数例外,中国企业仍依赖外国核心技术。世行不久前的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100亿美元逆差。
  问题出在各个层面。宏观上,负责科技和创新的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缺乏协作;中观上,研发经费分配不公平;微观上,对科学家个人和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机制失当。这些障碍共同作用,抑制了中国踏上创新发展轨道的雄心。
  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本应充分利用相对强势的经济地位,解决科技体制方面的问题,进行更明智的投资,更好地利用庞大的人才库,并推动企业从劳动、资本和资源密集型模式转向基于知识和创新的模式。
  中国新领导层看来决意在这个领域加倍努力。实际上,他们完全清楚中国科技与创新体制方面的挑战,中国领导人近日访问中科院、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时,一再强调改革科学和创新体制。中国若想跻身一流创新国家行列,北京就需展示政治意愿、勇气和决心来推动这些改革。(作者曹聪,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