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军队后勤保障体系在2005年开始向三军大联勤保障跃进
军事后勤保障改革的任何点滴事件都贯穿了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整体思路。始于2005年1月1日的军车换牌,将原“97式”军车号牌规定的7个范围减少为5个。而2005年5月官
三军大联勤保障三军
2004年7月济南军区大联勤改革试点的正式启动,将此前的军区联勤部改称军区(战区)联勤部,定位为战区三军部队联勤工作的合成型领导机关,面向三军、服务三军、保障三军。对战区内三军部队的后勤保障,不再划分通用保障和专用保障,统一由联勤系统组织实施。
“大联勤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我军后勤整体转型的一次具有方向性、全局性的改革。其核心是推进三军一体化保障;目标是彻底打破目前三军后勤自成体系、小而全、大而全的格局,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根本目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提高军事经济效益,提高联合作战联合保障能力。”解放军总后勤部后勤指挥学院唐武文教授说道。
“三军大联勤”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三军一体化保障,构建合成型的联勤保障组织体制,建设集约化的联勤力量体系,探索一体化的联勤保障方式方法,形成完善配套的大联勤法规体系。
军队后勤保障的社会化试验
国防大学科技教研室张召忠主任认为,“军队过去‘大根据地’的形式已不再适合部队的发展,过去的炊事班、炊事员,现在只需承包一个餐饮公司就能解决,诸如此类还有汽车修理兵、卫生兵等等,完全可以依托社会力量。而大联勤的成功,必须要达到思想认识、物质基础和机制约束三者相互协调。”
中国国防预算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用于军队物资采购,2001年,被称为“军委16号文件”的《总后勤部关于深化军队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军队物资采购改革在全军正式启动。从此,面向市场的采购管理取代了按计划调拨与供应,成为军队物资部门的主要职能。
“军队采购肯定要走市场化之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决定由哪家企业来生产,或是从哪家厂商购买,可以增加透明度,使得经费中的每一分钱都有去向,这是军队变革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现代化部队所必须要有的。”李大光介绍说,只要不涉及军事机密都可以通过市场化来解决。
据了解,2004年军队通过集中采购渠道采购的物资总量达到120亿元,比2003年增长六成以上。从2002年到2004年,集中采购总额达到260亿元,比分散采购节省资金18.3亿元,节资率达7%。而政府采购的节资率一般是10%。
李大光教授分析认为,“军队物资采购改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市场经济的推动,政府采购逐步深入,军队的相应改革也必须跟上。国防经费大部分都要通过市场转化为物资,这需要统筹高效的采购方案让纳税人的钱用在刀刃上,也需要以公开透明的采购方式来排除人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