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努力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放军总参谋部退役军官、中国军控裁军协会理事徐光裕将军在接受《新世纪》周刊
完成裁军20万
2003年9月1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郑重宣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将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再裁减员额20万。
“根据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需要来裁撤兵员。现在国际国内的安全形势已发生转变,冷战后已由二级对峙下的威胁演变为反恐怖、反分裂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目前这个裁减数额已经完成。”中国国防大学军事科技教研部李大光教授说。
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可以说中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并不乐观。美国不断强化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频频围绕中国进行各种类型的军事演习。日本则以各种借口踏上“军事大国”之路,与美国一起构筑导弹防御系统,并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制造麻烦。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等“三股势力”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于裁军20万的战略目标和意义,此前也有国外媒体发表看法:此次裁军主要针对非战斗部队,目的是提高解放军的高科技作战能力。同时,部队冗员被裁减后,现役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水平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中国裁军的决定十分坚决,这一点在《2004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也有阐述:通过精简机构,减少副职领导干部,部分干部岗位改由士官担任或实行聘用制等,大幅减少干部数量,使全军官兵的编配比例得到优化。完善领导指挥体制,重点精简军以上机关和直属单位,减少指挥层次,健全作战指挥体系,强化指挥功能。调整机关职能,撤并部门,减少内设机构和人员,机关机构和人员均减少15%左右。
“裁军的目的就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徐光裕将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在解放军内参上发表文章,他认为中国军队的合理兵员数量应该是150万,“2005年裁军过后,我军的兵员数量是230万,今后还要裁,这是现代化军事变革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国防经费略有上升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虽然拥有庞大的军队兵员,但每年投入的国防建设费用却十分有限:2002年、2003年中国年度国防费分别为1707.78亿元和1907.87亿元,2004年中国年度国防费预算为2117.01亿元。
“去年我国军队人均军费不足10万元,2005年度国防经费也不过2400亿元左右。这和发达国家根本没法比,美国大概是我们的17倍。”徐光裕说,长期以来我军的军费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防费开支占其国内生产总值2%-6%的份额是比较合理的,美国2004年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4%,而中国仅占1.6%。”
徐光裕认为将有限的经费更加合理地使用,也是裁撤兵员的目的之一,“节省下来的军费,主要用于提高官兵待遇,改善部队生活,还有一部分用来弥补装备经费的不足,既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可以提高有限军费的使用效率。”
从编成结构上提升战斗力
2005年中国军队变革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新一届中央军委委员的结构调整,新一届中央军委委员中新增了海、空军司令员以及二炮部队司令员,对于突出立体作战模式,适应现代化战争和现代化军事变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讯号。
“从兵种结构来看,过去军委委员是清一色的陆军,新增海、空军及二炮司令员,也是为了强化军兵种的战略角色,提高海、空部队的地位。”徐光裕强调说,从年龄层次来看,新一届军委委员更加精干了。
军队高层结构的变动似乎预示着新一轮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开始,首先是陆军集团军由过去的辖师变为辖旅,其次在2005年7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度将军队新一轮编制改革内容全面公开:中国海、空军将减少领导指挥层次,陆军增加军旅营体制的集团军数量。
“冷战后的几次实战经验告诉我们,‘减少纵深,加大横宽’才是中国军队变革的方向。”徐光裕解释说,减少纵深就是为了指挥的机动灵活,取消师一级编制,“至于陆、海、空三军编制体制改革不同,那是因为兵种作战的需要。”
“在新军事变革的驱使下,中国军队编制体制必须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实现军队规模小型化、结构合理化,部队编成一体化、模块化,指挥体制网络化、实时化,保障体制综合化、信息化等变化。”徐光裕分析认为,新编制调整在优化军队内部结构、增大高科技含量、加强综合集成建设、强化联合作战指挥功能、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对于我军正在组建“三军联合作战指挥部”一说,徐光裕回答说:“正在探讨。其实军区本身就是联合军兵种,比如南海舰队配合广州军区,东海舰队配合南京军区,北海舰队配合济南和北京军区,在战时这三个舰队都是可以互相配合,彼此照应的。只是此前各部门重复、繁杂、职能不分。”
新思维军事外交转折年
随着2005年8月18日中俄两国“和平使命-2005”首次联合军事演习的展开,中国军事外交迎来了它的转折年。
2005年1月,印度陆军参谋长维吉将军表示,印军将正式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印度参加反恐联合军事演习;1月31日,中美首次国防部政策会议在北京举行。3月30日,韩国国防部部长尹光雄对中国展开为期四天的访问。韩国国防部部长表示,中韩两国的军事合作要“提升到美日的水平上”,并且提出愿与中国海空军开通军事热线;4月28日至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费思,在华盛顿举行了中美第七次防务磋商。其间,熊光楷还分别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副国务卿伯恩斯等美国军政高级官员会谈,对两国和两军关系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中国军队与外军的联合军演次数逐年上升,演习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如从反恐到海上搜救、联合登山,从陆地到海上和高海拔地区等。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中国国防现代化的目标和标准是国际性的,需要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传统安全领域的联合军演,对全面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能力和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李大光教授认为,演习主要针对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等恶势力开展。无论是哪种性质的演习,它都是我军军事变革的大举措,“它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其它外交手段难以替代的,在2006年肯定还会展开。”
兵役制:履行义务到投笔从戎
“就大学生自身的层面来看,2005年的应征者远远超过了实际入伍人数。”国防大学第四大学生军训教研室主任陈依工的一番话,道出了大学生入伍参军的积极性。
大学生入伍将大大调整部队的文化结构,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给军营增添活力,加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征兵,有利于在征兵工作中好中选优,为我军输送高学历兵员,以改善我军的兵员素质结构,有利于科技强军。
陈依工认为,我国国防教育是从小学就开始抓起的,所以现在大学生国防意识都很强,“一些重点大学,比如清华和北大都有国防生,这些国防生在大学期间部队便对其进行跟踪培养,并适当地进行补助,而这些国防生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到部队以后也都被分到技术岗位,以确保‘人尽其才’。”
“大学生入伍有两个层面,即履行义务和投笔从戎,前者是尽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后者则是大学生的理想与夙愿。”陈依工介绍说,有的大学生从小就有参军报国的志向,还有的是为了达到个人利益,应征入伍的大学生有许多优惠政策,“但总体来讲是积极向上的。”